看項目
●鄉村振興試點示范項目
入庫196個
●千億投資工程項目
完成投資168.4億元
占年度計劃56.5%
●現代農業招商項目
新增入庫89個,比增43%
計劃總投資227.92億元,比增98%
已落地項目44個,總投資128.23億元
看生產
●農林牧漁業
總產值264956萬元
增長7.8%,增幅居全省第一
●農產品
夏糧播種面積2.8萬畝,超額完成上級任務
生豬存欄21.64萬頭,同比增長88.57%
●都市現代農業產業集群
預計銷售收入580億元,增長12.9%
廈門網訊 (廈門日報記者 吳曉菁 通訊員 王進峰)今年上半年,全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64956萬元,增長7.8%,增幅居全省第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485元,同比增長18.6%,總量、增幅均繼續保持全省第一……昨日,全市農業農村工作曬出上半年“成績單”。今年以來,我市各級各部門按照中央、省、市部署要求,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統籌推進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發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全市農業農村各項工作穩步推進,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勢頭良好。
關鍵詞1
鄉村振興
8條動線正加快規劃與建設
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今年以來,我市健全鄉村振興項目庫,入庫2021年度鄉村振興試點示范項目196個。加快鄉村振興千億投資工程項目建設,上半年完成投資168.4億元,占年度計劃的56.5%。
示范村和動線建設是我市鄉村振興的創新做法。按照“串點、連線、成面”的工作思路,去年以來我市推動打造16條鄉村振興動線,涉及69個村,全長172公里。
今年新建的8條鄉村振興動線,目前已明確了名稱、創建特色、建設目標內容等。這8條動線分別是:集美灌口田園牧歌動線、后溪山海文明動線,海滄靈動東孚動線、醉美臨港動線,同安古坑-竹壩片區動線、蓮花北高速出口-澳溪動線,翔安新圩-蔬香綠野動線、內厝-悠然原鄉動線,共涉及30個村,全長73.9公里,正加快推進規劃設計和實施建設。
此外,我市通過樹立典型示范,集中力量打造一批“產業強、環境美、治理優”的試點示范村。截至目前,全市分3批共推動69個省、市試點示范村建設,取得較好成效。
關鍵詞2
農業生產
生豬存欄同比增長88.57%
廈門耕地面積雖然不多,但從未因為總量不大而放松農業生產。今年以來,全市完成春收糧食播種面積1.61萬畝、產量0.68萬噸,夏糧播種面積2.8萬畝,超額完成省廳下達的任務。完成蔬菜種植9.89萬畝、產量約25.04萬噸,水果約0.38萬噸,食用菌約1.52萬噸。推廣龍眼、荔枝、蜜柚等水果高接換種1000畝。
在生豬生產方面,我市加快新建、改擴建傲農古宅等4個生豬養殖場項目,上半年,全市生豬存欄21.64萬頭,同比增長88.57%,生豬累計出欄17.89萬頭,同比增長58.47%。
為加強技術指導,我市以廈門市12316“三農”服務熱線為平臺,加強農業技術指導、農民權益維護、惠農政策解讀、農業信息發布,上半年全市共接來電1295人次、接待群眾來訪495人次,舉辦各類技術培訓72場、1891名農技員或農戶參加受訓,各級農技人員下鄉指導298次。
關鍵詞3
三產融合
新增入庫現代農業招商項目89個
育種是農業的“芯片”。今年4月,位于海滄的班納利中國育種中心正式開建。項目預計年底前完成一期工程建設,建成后年產優質花卉種苗2.5億株以上,將成為華東南區最大的花卉種苗生產基地。
這是我市大力推進現代農業招商的成果。今年上半年,我市新增入庫現代農業招商項目89個(同比增長43%)、計劃總投資227.92億元(同比增長98%),其中已落地項目44個、總投資128.23億元。
招商引資成為推動都市現代產業發展的重要引擎。今年上半年,我市都市現代農業產業集群預計實現銷售收入580億元,增長12.9%。
為了扶持壯大農業龍頭企業,我市下達資金1325萬元扶持項目30個。開展新一輪市級重點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申報工作,推薦6家企業參評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
關鍵詞4
農業科技
借力“互聯網+”銷售農產品
同安鳳梨穗龍眼、集美仙景芋、同安紫長茄、翔安胡蘿卜和火龍果……借力“互聯網+”,這些貼上了“廈門制造”的農產品行銷全國。今年,我市加大農業物聯網技術推廣,擬定《廈門市“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評價體系(試行)》,讓優質特色農產品產銷順暢銜接,讓農民共享互聯網發展紅利。
我市還加快現代農業設施項目建設。扶持標準化農業設施大棚建設,上半年建成大棚140畝,并已投入蔬菜生產。堅持以農田水利為重點,建設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2個,共1600畝,已累計完成投資約850萬元。
落實農機購置補貼政策,今年已補貼機具408臺套、受益戶257戶。完成機耕面積4.63萬畝、機械澆(灌)地面積0.45萬畝、機插面積0.62萬畝、農機專業合作社作業服務面積2.69萬畝。
此外,高科技種苗業得到大力發展。我市落實《廈門市扶持蔬菜種子種苗產業發展措施》,扶持蔬菜種子種苗產業發展項目7個,推動我市蔬菜種苗產業做強做優。加快推進廈門同安閩臺農業融合發展(種子種苗)產業園建設,目前入駐產業園種子種苗企業12家(其中臺資4家)。
關鍵詞5
綠色發展
農產品監測綜合合格率99.75%
我市大力推動農業綠色發展,讓綠色成為農業的主色調。今年上半年,農業農村部對我市農產品監測的綜合合格率為99.75%,農產品質量總體安全、放心。
實施化肥農藥減量化行動,全市累計完成推廣應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11.7萬畝次,應用有機肥10.52萬畝次。推廣科學使用農藥,開展培訓5場,發放宣傳材料1300多份,建立4個綠色防控與統防統治示范點,示范核心面積920畝。推動建設茶葉綠色生產示范基地2個、覆蓋面積約7400畝,建設茶園病蟲害統防統治示范點600畝。
我市持續開展“一品一碼”追溯工作,全市已貼合格證/追溯碼超120萬張,備案農業生產主體513家,推動建設“一品一碼”追溯點和鎮(街)檢測室70個。此外,全市畜禽養殖廢棄物綜合利用率達97.89%,規模畜禽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為100%。
關鍵詞6
人居環境
7個村莊完成生活污水治理設施建設
在廈門島外的廣袤農村,一幅美麗鄉村新畫卷讓人耳目一新。這得益于我市持續推動的農村人居環境改善。
市農業農村局發揮牽頭協調作用,會同市政、建設、交通、水利等部門,合力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持續做好進度跟蹤,及時掌握各項工作進度。積極開展調研,牽頭制定《2021年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年度工作要點》。同時聯合市政園林等相關職能部門開展一線督導,推動基層不斷完善制度機制,確保已建設施發揮長效作用。
今年以來,我市持續開展專項活動。其中,推動新建改造農村公廁35座,目前已完成8座。深入開展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在10個村莊開展生活污水治理設施建設,目前已完成7個;持續做好農村既有農房整治,完成裸房整治302棟、農房平改坡250棟。常態化開展房前屋后垃圾清理整治,推動農村環境更加有序、干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