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2年,我市工業技術改造投資累計完成566.02億元,年均增長12%。
2012年13條產業鏈(群)對全市工業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高達132.2%,拉動工業總產值增長17.3個百分點
2012年島外工業產值比重為63.7%,比2008年的60%高出3.7個百分點
2012年全市產值上億元的企業達473家,比2008年增加了94家
2011年末單位GDP能耗下降至0.507噸標準煤/萬元,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至0.3505噸標準煤/萬元,居全國先進水平
提高創新能力:計算機、汽車、工程機械等優勢行業的主要企業工藝技術裝備達到國際或國內先進水平
增強競爭能力:鼓勵和支持企業對現有設施、工藝條件及生產服務等進行改造提升,增強創新和競爭能力
有著58年歷史的廈門法拉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締造了一項廈門工業企業的“隱形冠軍”——薄膜電容器產量排名世界第一。
問鼎世界第一有何秘訣?法拉電子的答案是——實施技術改造。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自1983以來,法拉電子便致力于通過不斷的技術改造、技術創新來增強公司產品在國內外同行業的競爭實力”,法拉電子有關負責人這樣說。技術改造給企業帶來了強大的生命力,連續二十六年,法拉電子排名全國薄膜電容器行業第一名。
在廈門,通過技術改造讓企業蛻變的例子不勝枚舉。市經發局有關負責人表示,當前,市委市政府正大力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技術改造是創新驅動的重要一環,我市工業企業通過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促進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引領新興產業快速發展,使企業規模擴大、效益增強,創新的拉動力逐步顯現。
A
投資少見效快 效果立竿見影
在市場競爭中,沒有經久不衰的企業,沒有經久不衰的產品,誰擁有先進的工藝和技術,誰擁有高附加值的新產品,誰就能在一個階段控制市場。
技術改造,無疑是企業以最快的速度、最低的成本,占領市場制高點,實現效益最大化的最佳渠道。市經發局有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由于技術改造可以充分地利用原有的技術基礎和社會經濟條件,一般都具有投資少、見效快、工期短、經濟效益好的特點”。 根據市經發局的統計,2012年,企業技術改造的投入產出比約為1:3,用通俗的話說,投入1元錢,可以收獲3元錢。
上述企業法拉電子,自1982年以來,公司累計技改投入超10億元,而公司2011年單年實現銷售收入達13億元,利稅4億元。68640沖次、產值20萬元/月——這是廈門盈發實業有限公司技術改造前月產能,“傳統單機生產只能依靠一機一人或一機多人的作業模式,無法形成流水化作業。通過技術改造,建立500噸氣動新款智能沖壓生產線,使作業生產自動化、智能化”,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說,目前,公司的月產能達到了639600沖次、200萬元/月,是改造前的10倍。
B
促進工業增長 推動轉型升級
再把視野放大一點,對全市工業經濟來說,技術改造則是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促進工業經濟穩定增長的重要抓手。
數字顯示,2009-2012年,我市工業技術改造投資累計完成566.02億元,年均增長12%。通過實施技術改造,促進了我市先進產業鏈(群)發展壯大,2012年13條產業鏈(群)對全市工業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高達132.2%,拉動工業總產值增長17.3個百分點;實現了產業布局結構優化,2012年島外工業產值比重為63.7%,比2008年的60%高出3.7個百分點;促進了骨干企業發展壯大,2012年全市產值上億元的企業達473家,比2008年增加了94家;提高了企業自主創新能力,計算機、汽車、工程機械等優勢行業的主要企業工藝技術裝備水平達到國際或國內先進水平,全市已建成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12家;提高了產業集約發展,建成一批重大節能、循環示范項目,全市建成2個國家級新型工業化示范基地,2011年末單位GDP能耗下降至0.507噸標準煤/萬元,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至0.3505噸標準煤/萬元,居全國先進水平。
市經發局表示,當前,在經濟形勢復雜多變、下行壓力加大的情況下,保工業就是保增長、保穩定、保就業,抓企業技術改造就是抓穩增長、抓轉型升級、抓發展后勁。今年,市經發局要進一步明確目標、突出重點,加大企業技術改造支持力度,加快推進產業轉型升級,采取有力政策措施,鼓勵和支持企業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對現有設施、工藝條件及生產服務等進行改造提升,增強創新和競爭能力,推動我市工業經濟實現科學發展新跨越。
C
激發企業活力 優化產業結構
在高速增長時代,企業發展比較順利,但市場萎縮時,消費者往往能更從容地對產品進行選擇,品質可靠、技術含量高、性價比高的產品無疑更有機會在這時勝出——而這,更離不開技術改造。
近年來,廈門工業企業堅持技術改造和創新驅動,激發內生活力,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提升了企業競爭力,不少老牌企業仍屹立潮頭,新生企業搶占先機。
廈門市三安光電科技有限公司可謂嘗到了技術改造的甜頭,“以前,國內的照明和LED企業由于缺乏高新技術和知識產權體系作支撐,只在低附加值的領域徘徊”,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說,三安光電通過技改項目的實施,有效地提高了在功率型LED芯片領域的自主創新能力,推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特別是通用照明、手持電子設備、戶外顯示、交通指示燈、液晶顯示器等產業的發展,提升我國 LED 產業的國際綜合競爭力。
廈門金鷺特種合金有限公司也是技術改造的受益者,金鷺公司通過實施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研制和開發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先進設備、工藝技術和產品,形成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鎢粉、碳化鎢粉、硬質合金及其精密刀具專有制造技術。目前,金鷺公司鎢粉、碳化鎢粉、硬質合金、精密刀具的制造技術和產品已躋身國際先進行列,在超細晶技術方面優勢尤為突出。
>>>鏈接
技術改造重點支持十個方向
市經發局有關負責人詳細介紹了未來我市技術改造重點支持的十個方向。
1.應用先進技術加快產能擴張。鼓勵和支持機械、電子支柱產業龍頭企業,農副食品、輕紡服裝等傳統產業優勢企業以及有市場、有效益的企業提高裝備技術水平。
2.推動產業鏈條拓展延伸。推進平板顯示、工程機械、汽車、太陽能光伏和現代照明等產業鏈關鍵環節填平補齊和上下游配套,提高產業協作配套水平。
3.引導企業易地技改搬遷。引導島內及島外城市中心區工業企業向島外相關專業產業園區搬遷,堅持易地技術改造與完善工業園區配套齊推進。
4.強化科技成果產業化。加速我市企業與國內外高校、科研機構、研發團隊科研成果對接轉化。鼓勵企業引進國外先進技術設備。支持國家級、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建設,促進創新成果產業化。
5.提升產業集聚水平。鼓勵工業園區主動承接產業、資金、技術轉移,促進產業集聚,形成產業集群。加快推進工業園區基礎設施配套建設,按照園區功能定位引導企業入駐發展。建設一批產業集聚示范園區基地。
6.推動“兩化”深度融合。圍繞重點行業、重點領域,構建網絡化、協同化工業研發設計體系,推動生產裝備數字化和生產過程智能化,企業管理網絡化,支持信息化服務平臺建設。
7.夯實產業升級基礎。推廣應用先進制造工藝,突破制約整機發展的基礎零部件(關鍵元器件)技術瓶頸,加快發展關鍵基礎材料和基礎工藝,為產業升級夯實基礎。
8.推進節能減排綠色制造。推廣應用清潔生產技術,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效率,支持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企業建設。
9.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大力發展以功能設計、結構設計、形態及包裝設計為主要內容的工業設計產業以及其他生產性服務業。
10.提升企業安全生產水平。完善企業安全技術措施,消除重大事故隱患。積極推動食品質量安全檢測能力建設,保障食品質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