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日報記者 張珺 通訊員 余小靜)“3·15”來臨之際,省消委會發布了2018年度消費者投訴情況大數據。數據顯示,去年全省共受理消費者投訴23.5萬件,超過92%的投訴件得到解決,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近1.8億元。其中,預付費卡、二手手機卡和旅游消費陷阱等成為投訴的“重災區”。
加倍賠償金額降幅明顯
顯示維權觀念深入人心
數據統計顯示,2018年度,全省受理消費者投訴共計235492件,解決218843件,解決率92.93%。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17968.07萬元,其中,全省各級消委會接待來訪、接受咨詢587594人次。
這其中,有兩個投訴數據的變化值得關注:與2017年相比,我省去年消費投訴數量增加了25%,受理數量比上一年度增加了近5萬件;在2017年,全省消費投訴加倍賠償涉及的金額為41.99萬元,到2018年,加倍賠償的金額為14.8萬元,降幅達到64.75%,下降幅度較大。
按照《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定,商家涉及欺騙消費、摻假售假等在內的違法銷售行為都要加倍賠償消費者。專家指出,與一般性的懲處相比,加倍賠償直接增大了不法商家違法的經濟成本,促使不法商家誠信經營。我省去年加倍賠償金額降幅明顯,顯示出欺騙、摻假等銷售行為減少了。
服務消費投訴增幅大
顯示居民消費模式變化
2018年,我省商品類投訴有144928件,占到投訴總量的61.54%;服務類投訴有62796件,占投訴總量的26.67%;其他類投訴有27768件,占投訴總量的11.79%。在服務類消費中,預付費消費、電信類消費和旅游消費成為消費者投訴的重點。與2017年同期相比,2018年商品類和服務類投訴量持續上升。省消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如今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消費觀念的變化,我國居民的消費習慣及消費模式正在發生變化,雖然商品消費仍然是居民消費的主要方式,但服務消費已呈現持續增長的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