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網訊(廈門晚報記者 張詩)3月31日,記者從市工信局獲悉,去年我市工信經濟實現逆勢增長,獲得國務院通報表揚。
去年,廈門有7家企業入選年度中國百強企業榜單,數量在全國城市中排名前六,僅次于北、上、廣、深、杭。
去年我市企業減負力度加大,共減輕企業負擔超400億元。開通全市惠企政策網上統一查詢入口——廈門市惠企政策引擎,建立我市企業政策(資金)數據庫。此外,升級產融合作云平臺,截至2020年底,成功完成放貸2.98萬筆,金額共計185億元。
目前,我市各類產業賦能平臺共計82個,新增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4家,擁有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共10家、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試點2家。新增國家單項冠軍產品2項,福建省單項冠軍企業(產品)6項,新增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47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4家,市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85家。
去年,我市新經濟產業加速發展,已建成5G基站超4000個,實現了島內室外區域基本覆蓋、島外中心城區和重要區域室外覆蓋。全球首個完全基于鯤鵬架構的云化超算中心——廈門鯤鵬超算中心開工建設。
同時,推動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綜合型二級節點建設,“星火·鏈網”超級節點落地廈門,有效提升我市工業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此外,多項國家級平臺陸續落地。2020年3月10日,工信部批復支持我市建設兩岸數字經濟融合發展示范區。
2020年我市工信經濟穩步增長,工業發展后勁足,數據是最好的例證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
同比增長6.0%,增速全省第二(近七年來最好排名)
規模以上高技術產業增加值
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9.8%,居全省首位
工業用電
140.02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9%,高于全省增速0.3個百分點
軟件信息營業
同比增長13.8%,占全省軟件業務收入一半以上
行業增長
全市35個工業大類,21個行業產值實現穩步增長,增長面達六成。
●“三高”企業:2560家
●規模翻番的“三高”企業:304家
●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凈增354家
●科技小巨人領軍企業:567家
●瞪羚企業:109家
●新上市“三高”企業:7家
1006家“三高”規上工業企業實現產值增長10.3%,高于全市規上工業增長7.2個百分點,占全市規模工業產值68.8%,比上半年的占比上升1.9個百分點,成為規模工業的主要支撐力量。
落實復工復產措施
工業投資:從2020年2月底負增長(-17.6%)回升至增長12.9%,全省排名第四;技改投資:從-22.6%回升至增長24.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2個百分點。
積極推介招商
全年新增招商項目:473個
實際到資額:398億元
高能級項目落地:78個
新增工業用地:54宗
產業鏈有力有效
集成電路產業:產值同比增長11.6%
建設集成電路保稅交易公共服務平臺,推動形成“芯片-軟件-整機-系統-信息服務”的產業生態體系,通過芯火平臺享受集成電路保稅監管模式試點的研發保稅企業累計達12家,量產保稅企業8家。
新材料產業:新增認定新材料企業46家,復審2017年認定新材料企業58家。
機械裝備產業:22個項目入選福建省重大技術裝備和智能制造裝備,數量為歷史新高。
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營收同比增長13.8%。
廈門軟件園獲評工信部2019年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發展質量總體水平“四星級”;獲商務部批復建設國家數字服務出口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