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訊 (海峽導報記者 陳洋欽 實習生 陶默媛)在廈門聽不夠宣講會,找不到合適的工作怎么辦?那就收拾好行囊去外地“安營扎寨”,這一去就是十天半個月。
日前,導報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由于就業競爭日趨激烈,為了找到滿意的工作,一些廈門的應屆畢業生開始“轉戰”外地找工作,而且人數比去年明顯增多。
畢業生到外地找工作
小張是廈門一所高校的大四學生,上周六,她坐上了從廈門開往武漢的火車,參加她很看重的一場面試。“去完武漢,還要去南京,今年找工作太難了。”小張說。
同樣在求職的阿喜前天帶著大包的行李去機場,他要去北京參加光線傳媒的面試。“哎,來回的機票要兩千多元,還得從溫暖的南方跑到寒冷的北方,為了找個工作,真心不容易啊!”
在采訪中,導報記者了解到,像小張和阿喜這樣有針對性地去外地面試還算是相對好的,還有一些畢業生,雖然沒有接到面試通知,但為了求職,也收拾好行李直接到外地“安營扎寨”。
“有的是去宣講會比較多的城市,有的是去自己喜歡的崗位比較多的城市,還有的是去朋友比較多的城市……一去都是十天半個月的。”已經直升研究生的大四學生小吳對導報記者說,她明顯感覺到今年去外地找工作的同學比去年多了。
金錢和時間成本增加
據了解,異地求職,對這些應屆大學畢業生來說,不僅身心勞累,花費的金錢和時間成本也都增加了不少。
大四學生小欣去北京一趟的求職費用如下:交通費2500元,食宿費300多元,服裝費600元,人際關系費300元,合計近4000元。“有的同學承擔不起坐飛機的費用,于是選擇坐火車,但相應的時間成本就增加了。”小欣說道。
廈門一所高校就業處的負責人認為,導致今年廈門畢業生異地求職增加的原因主要有兩點,“首先,今年的就業形勢的確比往年更嚴峻,整個經濟大環境不容樂觀,因此想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比往年難。同時廈門的高校相對于其他城市來說比較少,宣講會的數量相對少,就業的機會也就相對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