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政法委出臺《意見》護航廈門片區建設。(資料圖/本報記者 王火炎 攝)
本報記者 黃懷
建設自貿試驗區廈門片區,是國家重大戰略部署和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內容,也是我市難得的重要發展機遇。市委政法委近日出臺《關于做好中國(福建)自貿試驗區廈門片區法律服務和司法保障 推動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推出十大舉措,將充分發揮政法部門在營造平安和法治環境、化解矛盾糾紛、支持改革創新等方面的職能作用,為自貿試驗區廈門片區提供法律服務和司法保障。
關鍵詞:平安園區
建立案件受理綠色通道
《意見》規定,我市司法機關將建立涉及自貿試驗區民商事、行政等案件受理的綠色通道,依法公正高效審理與自貿試驗區相關的各類投資、貿易、金融、航運等案件,平等保護中外各類商事主體的合法權益。健全完善案件信息分析、集約審理和分級指導監督等制度,全力提升審判專業化水平。市中級法院要指導、支持在湖里區法院設立自貿試驗區法庭的各項工作,建立完善兩級法院涉自貿試驗區法庭運行規則,要依托自貿試驗區司法服務專窗,靠前提供訴訟事務及司法服務。廈門海事法院要積極探索設立自貿試驗區法庭,依法審理涉自貿試驗區的海事海商案件。市檢察院要推動在湖里區檢察院設立自貿試驗區檢察室,加強法律監督,確保司法公正。要依法打擊涉自貿試驗區的違法犯罪,爭取設立自貿試驗區公安機構,加大平安園區建設,切實落實自貿試驗區內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機制,創新涉外司法協作機制。
關鍵詞:管理方式
創新手段簡化辦事程序
如何讓審批更加高效快捷方便?《意見》規定,公安和司法行政部門要主動適應自貿試驗區經濟運行和行政監管模式轉變,改革創新管理方式,實行以事中、事后監管為主的動態監管,優化管理流程和管理制度,提升監管水平。要對接商事制度改革,進一步簡政放權,同步強化風險內控。大力推行“互聯網+法律”模式,創新完善網上受理、網上審批、網上辦證、網上查詢等信息服務手段,減少審批環節,簡化辦事程序。
關鍵詞:解決糾紛
發展專業性人民調解委員會
《意見》還明確,要著力健全自貿試驗區內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認真貫徹實施《廈門經濟特區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促進條例》,加強兩岸在糾紛調解、仲裁、消費者維權等方面的合作,探索在自貿試驗區內發展行業性、專業性人民調解委員會,設立人民調解工作室。加快推進區域性國際商事糾紛解決中心建設,依托廈門市仲裁委員會于6月6日在自貿試驗區設立的廈門國際商事仲裁院及廈門國際商事調解中心,探索自貿試驗區商事仲裁制度創新,建立與國際接軌的商事糾紛仲裁機構,促進形成具有國際標準和公信力的商事仲裁體系。
關鍵詞:知識產權
加大對侵權行為的懲治力度
在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和自貿試驗區誠信體系建設方面,將綜合運用民事、行政和刑事司法保護措施,加大對知識產權侵權行為的懲治力度,積極推進知識產權行政保護和司法保護銜接、邊境保護和境內保護協同機制建設,努力推動形成自貿試驗區內知識產權管理和執法體制統一。積極協同推進建立多部門監管數據和信息歸集、交換、共享機制,有效加強事中事后動態監管,構筑以商務誠信為核心,覆蓋源頭、溯及源流的全流程市場監管體系。
此外,將持續完善自貿試驗區法律服務措施,探索推動兩岸律師事務所互派法律顧問及兩岸律師事務所聯營等工作,探索設立自貿試驗區公證服務中心,推動進出口物種司法鑒定及電子軟件知識產權司法鑒定靠前服務,更好地為自貿試驗區內企業提供涉臺或跨境法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