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港。記者 唐光峰 攝
廈門網訊 (海西晨報記者 馮娜 通訊員 廈商軒) 進出口規模創歷史新高、貿易伙伴遍及全球223個國家和地區、防疫物資出口值增長375.7%、大宗商品進口增速大幅提升……去年,我市外貿進出口交出了一份亮麗答卷。昨日上午,廈門市商務局、廈門海關聯合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我市2020年外貿運行情況及穩外貿工作亮點。
據海關統計,廈門市貨物貿易進出口6915.8億元,增長7.8%,高于全國增速5.9個百分點,高于全省2.3個百分點。月度進出口值從6月起連續7個月實現正增長,全年進口、出口、進出口三項規模均創歷史新高,進出口總值占全省外貿的49.3%,綜合競爭力位列全國第五,外貿強市地位進一步鞏固。其中,出口3572.9億元、增長1.2%;進口3342.9億元、增長16%。
數據顯示,2020年廈門民營企業進出口占比最高,為2354.4億元,增長5%,占廈門外貿總值的34%;國有企業進出口2289.7億元,增長22.7%;外資企業進出口2263.7億元,下降1.2%。
2020年,東盟、美國和歐盟是廈門前三大貿易伙伴,占外貿比重達43%。其中對東盟進出口1299.9億元、增長18.6%;美國900.5億元、增長5.5%,歐盟770.1億元、下降1.5%。此外,我市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2290.1億元,增長13.2%。
2020年,我市出口防疫物資194.2億元,增長375.7%,高于全國28.5個百分點。
廈門作為省內第一個跨境電商綜試區試點城市,積極開展跨境電商試點業務。據統計,2020年跨境電商零售進出口25.56億元,同比增長超4倍。
據介紹,跨境物流通道進一步暢通,已開通廈門至歐洲、美國等地的貨運包機航線;跨境電商發展潛能持續增強,京東、縱騰等跨境電商頭部平臺企業落戶廈門。廈門市商務局還積極出臺跨境電商綜試區配套政策,支持企業打造品牌、建設海外倉、培育重點園區、建設培訓基地。
2021年,廈門將圍繞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和貿易創新開展工作,繼續鞏固廈門口岸、經營主體等傳統外貿優勢,做大做強出口和進口,同時支持企業大力開拓國內市場。在穩發展的同時,重點推進質量的提升,穩步提升外貿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
亮彩數據
進口玉米18.7億元位居全國第二
2020年,廈門進出口商品中,很多商品全國領先。
進口方面,2020年,我市煤炭、鋸材、棉紗線、大麥、高粱和啤酒等商品的進口值,均居全國首位。其中,鋸材、高粱等商品的進口值是2020年度新晉全國首位。此外,進口玉米18.7億元,位居全國第二。
出口方面,2020年,我市鞋靴、體育用品、鎢品等商品的出口值,均居全國首位。同時,閥門、花崗巖石材、傘、客車、鐵合金等商品的出口值,位居全國第二;中式成藥位居全國第三;稀土、水果均位居全國第四。從出口增速看,醫藥材及藥品、玩具、日用陶瓷、汽車零配件等商品出口增長較快,增速均高于全國40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