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廈企公開的融資事件共37起,其中IPO企業2家
●集中于芯片半導體、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等領域
2024年已過半,什么樣的企業更受資本青睞?據企查查數據,今年上半年,廈企公開的融資事件共37起,其中IPO企業數量2家。從賽道分布來看,主要集中于芯片半導體、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等領域,與廈門重點布局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有較高的契合度。透過這些融資事件,可以窺見廈企在創新驅動之下迸發出的澎湃活力。
芯片半導體相關企業最吸金
今年上半年叩響IPO大門的廈企有2家,分別是星宸科技和中侖新材,兩家企業均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其中,星宸科技是業內領先的視頻安防芯片企業,產品主要應用于智能安防、視頻對講、智能車載等領域;中侖新材是全球最大的BOPA(雙向拉伸尼龍薄膜)供應商,產品主要應用于食品飲料、日化、醫藥及軟包鋰電池等領域。隨著IPO監管加強,更具成長潛力、競爭力的專精特新、硬科技企業成為IPO的主力軍,兩家上市廈企也呼應了這一趨勢。
從上半年廈企融資情況來看,芯片半導體相關企業數量占比最大,這些企業多瞄準前沿領域,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市場認可度高。如年初宣布完成數億元B輪融資的開元通信,是國內領先的射頻前端芯片公司,其擁有國內最暢銷的發射濾波器系列產品;再如獲得全球知名科技企業賀利氏數百萬歐元投資的化合積電,核心業務包括生產多晶和大尺寸單晶金剛石,產品服務于射頻通信、激光器、功率器件等領域,合作客戶已有100多家。
注重以應用為牽引推動技術創新
以大數據、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同樣是備受投資機構關注的賽道。廈企注重以應用場景為牽引,推動“人工智能+”落地。最近,碩橙科技宣布完成數千萬元C1輪融資,該企業專注通過全感知智能硬件、AI算法,為工業設備提供預測性維護、智能運維等服務。
今年5月底,淵亭科技宣布完成近4億元B輪系列融資。作為廈門軟件園自主培育的人工智能企業,淵亭科技經過十年的積累,在知識圖譜、圖計算、強化學習、機器學習(深度學習)等領域擁有核心技術優勢與領先的工程化能力,廣泛應用于政務、金融、工業互聯網等領域。
今年上半年獲得融資的廈門生物醫藥企業,則主要是深耕細分領域的“新面孔”。如成立于2021年的瑞聚醫學,于今年6月獲得天使輪融資。據瑞聚醫學創始人、董事長藍志元介紹,公司利用生物醫學高分子材料打造了國內首款外周神經導管,可用于外周神經修復,且能在人體內被吸收,神經缺損修復長度可達3厘米,在業內屬于領先水平。“近兩年資本趨于理性和謹慎,所以我們在加強研發的同時,也注重提升自身造血能力。”藍志元說,考慮到可吸收植入醫療器械研發周期長,公司還開拓了美妝板塊,利用再生醫學技術賦能美妝行業,其在集美投建的美妝廠房將于年內竣工。
本土創投機構和鏈主企業助跑
硬科技之外,面向個人消費者的新消費類項目也有亮眼表現。如廈企魔角獸旗下“暴肌獨角獸”今年年初獲得戰略投資。作為線上成長起來的食品品牌,暴肌獨角獸把握輕食商機,打造了多款爆款產品,并以完善的供應鏈體系夯實競爭優勢。近年來,該品牌又逐步從線上走向線下,并計劃布局海外市場。
值得注意的是,廈門創業企業背后屢有本土創投機構和鏈主企業的身影。典型的如化合物半導體高端外延芯片材料研發商——銀科啟瑞,自成立以來已獲得乾照光電、廈門高新投、廈門火炬創投等機構和企業的投資。資本與項目的“雙向奔赴”,也從側面反映出我市“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的創投生態正不斷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