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網-廈門日報訊 記者 劉艷
2014年的最后一個月,眾多目光聚焦廈門國企整合。
12月5日,廈門市國資委與中航工業機電系統、中航工業通飛簽署《重組廈門海翼集團有限公司協議》。
12月7日,廈工股份、中航重機、中航黑豹三家上市公司同時發布公告,揭開中航工業重組廈門海翼集團的大幕。
昨日,廈門市與中航工業在北京舉行重組廈門海翼集團有限公司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簽字儀式。
至此,這起由市國資委牽頭“操盤”的關注度最高的國企整合大戲圓滿落下帷幕,它在廈門國企整合史上創下幾個第一:創新國企重組方式,首次通過增資擴股方式重組;首次從國企集團層面引入央企;為廈門“一口氣”引入七大高端產業。創新轉型合作,加快升級發展,回眸這起整合案例,市國資委“大謀劃、大布局、大平臺”的思路得以充分展現,廈門國企重組整合由此上升到了一個更高的層次。
積極探索國企發展規律,深耕市場化改革、優化資源整合和轉型發展,市國資委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國企改革重組發展道路。
大謀劃
全新思路
創新國企重組
昨日晚間,本報記者連線在北京參加簽約儀式的市國資委主任林杰,他向記者講述了廈門國企與央企“聯姻”的“來龍去脈”,他表示,海翼集團與中航工業集團合作,打造了廈門國企混合發展的新樣板。
“2年多前,我們開始著手海翼集團的重組。”林杰這樣透露。
海翼集團是廈門市直管國有企業集團,擁有包括廈門廈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在內的控參股企業20多家。彼時,有著60多年歷史的廈工,正遭遇工程機械的行業寒流,轉型,勢在必行,往哪轉?如何轉?怎么轉?
在經濟形勢下行壓力增大的大背景下,這一問題考驗著國企背后的“當家人”——市國資委。
創新重組,促國企升級!市國資委一錘定音,做出決定。“傳統的改革重組,已難以讓企業脫胎換骨。”林杰告訴記者,市國資委跳出廈門,把目光視野放大到全國,“國家最先進的產業在哪里?大部分是央企”,目標鎖定在央企后,市國資委主動出擊,先后“登門拜訪”和考察了20多家央企,“不是說央企‘點頭’就可以了,我們還要考慮產業的契合度,考慮到對廈門未來產業升級的推動作用”。
中航工業集團與廈門市具有良好的合作基礎,在廈門已投資天馬微電子、中航國際城等項目。雙方在裝備制造及相關產業的發展戰略上高度吻合,具有很大的互補性,因此“一拍即合”。
但,這只是第一步。地方國企與央企“混合雙打”,怎樣才能達到合作的最高層次,借助央企這個“巨人”的力量既挽救企業,又通過整合助力廈門產業升級?“我們先后與中航工業集團進行了多次洽談對接。”林杰說。
在市國資委的全力助推下,最終,雙方敲定合作方案。雙方通過增資擴股的方式來合作,中航工業集團入主海翼,并引入廈門七大產業,“從目前來看,這是地方國企與央企整合的最佳方式,帶來的綜合效應將是巨大的。”林杰表示,此前,廈門國企與央企的合作,主要是項目引進,以及集團下屬企業的合作,屬小范圍合作。
大布局
創新發展
推動國企轉型
中航工業集團很牛。
這是一家特大型央企,注冊資本640億元,2013年資產總額6850億元,營業收入3494億元,其產業涉及防務、飛機及發動機、機載系統、液壓機電、特種裝備、航空研究、飛行試驗、貿易物流、地產和汽車等板塊,擁有企事業單位近200家,其中上市公司21家,員工約50萬人,在世界500強企業中排名第178位。
根據《重組廈門海翼集團有限公司協議》,協議實施完成后,中航工業機電系統及中航工業通飛合計持有海翼集團54%股權,廈門市國資委持有海翼集團46%股權。與此同時,海翼集團成為中航重機、中航黑豹第二大股東。
本次戰略合作明確:保持海翼集團重組后注冊地、納稅地、品牌不變,永遠在廈門。
林杰告訴記者,此次重組后,海翼集團將借力央企實現轉型升級,企業發生的變化將“立竿見影”。在他看來,“央企入廈”,其帶來的不僅是巨額投資,更重要的是伴隨央企而來的先進技術、管理經驗和高端人才。包括廈工在內的一批老企業、老產業將通過創新煥發生機。
以海翼集團目前的主打產業工程機械裝備制造業為例,雙方將通過強力整合工程機械產業資源和技術研發實力,提升裝載機、挖掘機、道路機械等工程機械產品的技術水平,延伸工程機械關鍵零部件產業,從而大大提升工程機械裝備制造業水平,與此同時,中航工業集團還將在廈門專門成立工程機械研究院,加快推進技術創新。雙方的目標是,打造先進裝備制造業千億產業鏈,裝載機、挖掘機和道路機械等三類產品達到行業前三名。
整合重組后的廈門國企,實力更強,競爭力更優,人才更聚集,這為企業做優做強提供了條件,更為廈門城市發展注入了生力軍。
大平臺
引入產業
促進產業結構升級
推進美麗廈門戰略,產業轉型升級是關鍵,產業要向價值鏈高端發展,向戰略性新興產業轉化,國企有責任、也有實力引領城市的產業升級。
林杰表示,不久前,市國資委出臺了《關于推動所出資企業培育發展新興產業的指導意見》,提出積極發展節能環保新材料產業、加快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大力發展高端裝備制造產業等十大重點任務。此次海翼集團與中航工業集團“聯姻”,不僅將實現國企自身的蛻變,還將進一步推動廈門產業的轉型升級。
在市國資委看來,這種變化和影響將是深遠的,“重組更關鍵的是引入了一批高端實體產業在廈門發展,此舉有助于推動廈門市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壯大,促進廈門經濟結構的調整升級,提高廈門城市的核心競爭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林杰說。
記者了解到,中航工業將把七大產業引入廈門發展,包括工程機械產業、液壓系統產業、特種裝備產業、城市清潔系統產業、冷鏈系統產業、休閑旅游系統產業和航空維修產業。這七大產業,都是高端制造業和新興產業,有的還填補了廈門產業空白,如特種裝備產業、城市清潔系統產業等,這些都將成為廈門經濟新亮點。
戰略合作后,中航工業還將在廈門設立相關總部,包括特種裝備總部和液壓系統總部,從而使廈門成為中航特種裝備的高端產品制造、研發及營銷總部基地;成為液壓系統產業營銷和研發總部基地。
可以預見,在新的投資和合作格局下,廈門國企與央企緊密“牽手”,借助這個大平臺,雙方共同培育市場,合力建設產業集群,并通過聯合走向海外,企業競爭力得到提高,產業體系得到完善,區域經濟得到發展,國際競爭力大幅提升。
“通過重組實現國企升級,我們將不斷探索和實踐。”林杰還表示,從現在起至未來幾年,是國有企業轉型升級加快發展的良好時期,下一步,市國資委還將進一步加快探索國企混合所有制經濟多種實現形式,不斷加快推動國企轉型步伐,引導和帶動廈門的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