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的人文環境良好,不斷吸引臺商前來投資。圖為五通碼頭。(記者 鄭曉東 攝)
廈門網-廈門日報訊 本版文字整理/
記者 林露虹
業界人士
●市人大法制委主任委員 郭曉芳
立法先行先試 引領改革創新
《廈門經濟特區兩岸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合作示范區條例》已于2014年8月29日由市第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次會議通過,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條例》出臺的意義
國務院批復的《廈門市深化兩岸交流合作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總體方案》(以下簡稱《綜改方案》)提出建設兩岸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合作示范區,這是推動兩岸交流合作,和平發展的重大戰略部署?!稄B門經濟特區兩岸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合作示范區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的出臺,對于貫徹落實《綜改方案》,全面深化改革,履行廈門經濟特區肩負對臺工作的重要歷史使命具有重要意義。通過人大立法先行,先立后破,充分發揮立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實現立法決策與改革決策相結合,為示范區的體制機制創新和開發建設創造良好的法制環境,較好地解決了管理機構的設置及其職權、監督機構的設立等一系列示范區的事權問題。
《條例》的亮點
《條例》共七章六十九條,分為總則、治理結構、開發建設、產業發展、便利措施、法治環境、附則。《條例》在借鑒其他城市相關立法經驗的基礎上,根據廈門的實際情況,進行了探索和創新,體現了廈門特色:
1、《條例》以《綜改方案》為依據,以兩岸產業合作為主題,確立了示范區國際化、市場化、法治化、便利化的開發建設原則。同時,根據廈門市正在報批的《示范區改革發展規劃》,明確了示范區重點發展的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內容。
2、創新管理模式,借鑒深圳前海管理局的體制,規定示范區管理局是實行企業化管理、履行相應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責的法定機構,既探索企業化管理,又賦予管理機構一定的行政管理職能和公共服務職責。
3、通過規劃控制與產業準入相結合的方式嚴格把握示范區發展方向。在規劃控制方面,條例規定市政府依據本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市總體規劃和海域功能區劃,編制示范區總體規劃并及時公布實施;市規劃主管部門會同管理局依據示范區總體規劃,組織編制示范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并開展環境影響評價,報市政府批準后實施。在產業準入方面,《條例》規定市發展改革主管部門會同管理局在征求社會各方面意見的基礎上,組織編制兩岸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準入目錄,報市人民政府批準后實施。準入目錄確需調整的,應當按照前述的編制程序予以調整。進入示范區的企業或者項目,應當符合兩岸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準入目錄。
4、在產業發展方面,除了在財政、稅收、人才、產學研結合等等方面提出一系列支持政策外,更是根據《綜改方案》的精神,規定示范區可以劃定區域,按照臺灣科技園區的管理模式,由臺灣地區企業和個人自主開發建設產業園區,吸引臺灣地區具有先進技術的創新型企業入駐。
5、專章規定便利措施,推動市政府建立協調機制,為貿易通關便利化、人員往來便捷化和執業資格認可等提供一系列便利措施。
6、專章規定法治環境,堅持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保障示范區的改革創新順利進行。對立法轉化、法規和規章的特別適用,公眾參與、勞資雙方權益保障、專業服務、調解、仲裁、行政復議、訴訟、改革創新免責等事項作出了規定。
完善配套政策貫徹實施《條例》
示范區是改革探索的新生事物,必然隨著實踐發展而日趨完善,因而,此次立法是框架立法,是給示范區制定基本法,主要是確定大的原則和制度,解決必須由立法才能解決的問題,保證示范區的發展定位和發展方向,并為示范區的發展預留制度空間,更多的具體規定有待于政府日后進一步配套完善。因此,《條例》的具體實施還需要市政府進一步出臺配套政策規定,例如,示范區管理局的職責、行政審批和行政服務管理、產業準入目錄等都需要市政府按照條例的要求盡快出臺配套規定,以保障示范區順利運行。
立法顧問
●廈門臺商協會常務副會長、君龍人壽董事總經理 高瑞華
引進臺灣人才
實現兩岸互利共贏
《條例》通過降低對臺灣企業的市場準入條件、簡化企業審批程序、創新兩岸人員的往來管理機制、推動兩岸學歷和技能人員的職業和資格互認等一系列措施,為臺灣產業轉移大陸提供了政策支持、投資空間、要素資源、市場等,同時也有利于引進臺灣的高新技術和高級人才,實現兩岸的互利共贏。
同時《條例》對高新技術、現代服務業等企業推出了稅收優惠政策,提出市政府可參考臺灣地區相關稅收政策,擬定專項鼓勵示范區發展的稅收優惠政策,同時對高層次人才和緊缺人才給予薪資所得稅補貼,通過稅收優勢引進企業和人才,凸顯示范區的競爭優勢。
《條例》中提到鼓勵臺灣地區相關機構多渠道多形式設立醫療、養老服務機構,這與8月13日發布的《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的若干意見》(保險“新國十條”)相呼應。政府以“頂層設計”的形式,明確了保險行業在經濟社會中的地位,且“新國十條”首次提出了現代保險服務業的概念,鼓勵商業健康保險與基本醫療保險相銜接,探索養老保險新模式。像今年7月臺灣人壽控股方龍邦集團取得五緣灣土地使用權,用于興建高端婦幼??漆t院,保險公司參與醫院建設有望成為一種新模式??梢灶A測,保險在示范區的金融業中將占據主導地位。
《條例》的出臺對于兩岸企業是一個福音,也是一個發展契機,期待有更多的企業能夠抓住這個發展機遇。
●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執行主任 劉國深
推動兩岸和平發展的重要著力點
“《條例》目標明確、定位清晰,措施具體,體現了協同合作理念?!边@是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執行主任劉國深對《條例》的總體印象。
肯定治理結構上的創新
劉國深認為,示范區的建立,不僅符合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大潮流,更將成為推動兩岸和平發展的重要著力點?!案=ê蛷B門的領導長期以來都在努力尋找推動兩岸關系發展的著力點,但一直苦于如何破題的問題,先后提出了很多概念和構想,但我總感覺缺少切實可行的著力點和有效的操作平臺。而這次兩岸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合作示范區的建設,我認為可以成為一個具體可行的著力點?!?/P>
劉國深從兩岸合作的角度,肯定了《條例》在治理結構上的創新性?!叭绾巫屖痉秴^有一個恰當的定位,為兩岸共同事務的合作治理留下足夠的著墨空間,值得我們重視,目前來說,兩岸的公權力之間要實現直接合作還是比較困難的,單純的企業單位也不能解決合作治理的問題。所以,設立“非官非民”的管理局的方式很好,有利于現階段兩岸共同事務的合作治理,不失為一種前瞻性的考量?!?/P>
“《條例》的內容充滿了兩岸色彩。”劉國深注意到,《條例》中對臺灣企業和個人來示范區發展設立了諸多便利措施,“包括準入門檻、生活保障、職業資格等證書的獲取和簡化、法治環境的特殊安排等,這些實際上是為了方便臺灣高科技企業、方便臺灣個體經營者進入示范區創造了比較好的條件,為示范區的兩岸關系留下了濃墨重彩。”劉國深相信,示范區的發展將不僅僅限于科學、醫療、教育領域,將來會有更多的臺灣居民進入示范區演繹出更多的生活故事——從這個角度來說,示范區具備較大的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想象空間?!半S著兩岸共同事務形成的日益豐富多彩,自然而然地就會衍生出許多需要兩岸共同治理的事務,能否有效治理,將直接影響到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鞏固和深化?!稐l例》考慮到了這個問題,像示范區的咨詢委員會邀請臺灣同胞參與,恰恰體現了共同事務合作治理的精神。開發區的高級管理人才也可以聘請臺灣的專家學者來擔任,我覺得這本身就是兩岸合作治理、共同治理的表現形式?!?/P>
要立足全國來看示范區
劉國深進一步表示,示范區的建設具有“探索性意義”:臺灣企業進入示范區后肯定有很多新困難、新問題冒出來,在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勢必將積累一定的經驗教訓,這些探索而來的經驗教訓將為示范區今后的推廣提供借鑒。“作為兩岸和平發展進程中的試點,示范區將從經濟、社會到文化、教育,甚至兩岸共同事務的合作治理層面,為兩岸和平發展創造出很多新的思路,慢慢的這些經驗將推廣到全市、全省、甚至推廣到全國,以充分發揮示范區的功能和作用?!?/P>
劉國深建議,示范區在探索建設的過程中,應引進兩岸相關學者專家,同步參與和研究示范區的發展進程,“以廈門大學為牽頭單位的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是一個廣泛聯合海內外一流臺灣研究專家學者的學術機構,中心愿意積極參與并融入這項工作,在示范區建設過程中發現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甚至向中央提出相關的意見和建議。”
劉國深強調,要立足全國,立足大局來看示范區?!笆痉秴^絕對不僅僅是向臺灣企業招手,示范區也要向大陸的這些高科技產業、科研機構招手,把兩岸的正能量結合在一起,共同創造中華產業集群;同時它也要向國際社會招手,推動海內外優質資源的整合,形成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強大的正能量,造福兩岸人民?!?/P>
●(臺北)元亨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臺灣)專利師公會兩岸事務委員會委員 謝宗穎
期待“準入目錄”
進一步擴充
《條例》的通過,展現了廈門市政府爭取兩岸企業投資、擁抱新一代信息技術、材料、能源等新興產業的愿景?!稐l例》同時也欲藉由金融、物流、技術服務等現代服務業的引入,對各項產業在公司運營中所碰到的技術層級提升、融資便利、貨暢其流等工作統整性給予全方位輔助,讓兩岸的新興產業與現代服務業在一個示范區中共同的有機整合運作,產生“示范”的加成作用。
《條例》明確希望導入職能培訓機構,并鼓勵臺灣的技術移轉等科技中介機構及醫療、養老服務機構至示范區設置與投資。臺灣方面已相對較有基礎且已發展多年的金融培訓、健康檢查、高端醫療、醫學美容等服務機構,或可趁此機緣,在戰略層次上,達到眺望大陸市場的整體市場布局。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條例》在兩岸產業融合的格局下,藉由引進現代服務業,可對新興產業的高端技術含量提升起到協同與加成作用,但現代行業的競爭,知識產權的攻擊與防御已不是大型高新科技企業的專屬事項,而是所有企業的根基工作,優先重視的必要性不可小覷。企業要作好知識產權管理,除了自行建構內部團隊外,還需要借重外部專業人員,如可考慮讓現代服務業之一的知識產權代理及其他諸如技術交易服務等行業進駐,才能形成一個示范區就能從技術研發、技術商品化再到賦予知識產權保護一步到位的產業發展策略。廈門的兩岸產業合作示范區在引進臺灣新興科技產業的同時,如果也能允許臺灣的知識產權代理機構進駐,甚至給予臺灣的知識產權專業人員,如專利師、技術中介、孵化器機構負責人等人員的入境便利措施,甚至在“準入目錄”中明確這個方向,更可以展現新興產業、高新技術企業、金融、文化創意、技術轉化、技術后端服務及其他現代服務業全方位結合,就地區內整合的優勢。
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期盼廈門市政府能作好示范區《條例》通過后的各項開辦工作,加快兩岸產業進駐時程及現代服務業的引進,抓緊作大市場的方向,促進兩岸產業對接與實惠交流。
臺企代表
●宸鴻集團營運長 郭英理
有利于構建安心有保障的經營環境
《條例》具有創新精神,突破了固有的條條框框。對于更好地建立“立足兩岸,面向國際”的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合作示范區具有重大的指導和規范意義。
示范區很好地吸取了臺灣新竹科技園區的成功經驗,善用臺灣經驗及提供各種優惠條件吸引臺灣人才,并截取了香港、新加坡的公務員高薪引才觀念,但又極有遠見地設立了監督機制,并在不違反特區條例的前提下授予管理局最大權限,為未來進駐的新興產業及現代服務業創造了一個安心有保障的經營環境。示范區里不但對于兩岸的海關、檢驗檢疫、食品安全、質量標準認證、學歷和技能人員職業資格進行各種監管互認、信息互換,還開放了包含醫師、律師、保險精算師、金融業從業人員的各種現代服務業資格互認,期望連接兩岸與國際接軌,立意良善,方向正確,宸鴻科技公司本著兩岸合作雙贏的立場全力支持《條例》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