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火炬高新區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提升雙創競爭力。圖為創新創業企業聚集的廈門軟件園三期。
(廈門日報記者張奇輝航拍器攝)
廈門網訊(廈門日報記者 林露虹 通訊員 管軒 幼君)剛剛過去的2020年,面對疫情和外部壓力“大考”,廈門火炬高新區乘風破浪,展現出“高逆商”——不僅實現量的增長,更有質的提升。2020年,廈門火炬高新區在全國169家國家高新區中的綜合排名又前進一位(第16位),在全省開發區考評中綜合發展水平穩居第一。
廈門火炬高新區為何能逆勢增長、領跑全省?廈門火炬高新區2020年“成績單”又蘊藏著哪些新變化、新動能?本期廈門火炬新聞為您詳細解讀。
【回眸2020】
聚合力
疫情防控與復工復產雙戰雙贏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2020年初,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火炬高新區第一時間成立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組織71個小組協調解決企業難題。
為幫扶園區企業戰疫情、渡難關,火炬高新區落實“六穩”“六保”要求,迅速打出一系列組合拳,一方面出臺“穩企六條”,累計為園區企業減免租金約7000萬元,兌現扶持資金超1.2億元;另一方面采用“點對點”輸送務工人員、推動產業鏈上下游協同復工、上線“火炬防疫口罩配售系統”等手段,破解企業用工緊缺、供應鏈不暢、防疫物資短缺等突出問題。
在火炬人的共同努力下,火炬高新區園區企業及在建項目兩個月內全面復工復產,“快復工”“早復產”成效顯著,獲《人民日報》、央視《新聞聯播》等多次點贊。
強增量
招商引資提質增效
招商引資是火炬高新區高質量發展的動力引擎之一。2020年,火炬高新區從體制機制上積極探索,成立火炬高新區招商引資領導小組,新設招商局,梳理規范“一企一策”運行機制,進一步提升招商工作水平。
2020年,火炬高新區完成落地項目1259個,總投資1769億元;落地高能級項目25個;實際利用外資累計30億元,居全市前列。火炬高新區還發揮基金招商抓手作用,組建總規模30億元的火炬高新區產業引導基金,半年內引進中兵國調、聯和二期和武岳峰等三只子基金,規模達90.2億元。
縱觀火炬高新區的招商項目,不僅投資規模大,而且技術含量高、產業帶動力強。例如,百億量級的海辰是完整的鋰電池產業生態項目,將彌補我市新能源電池材料的薄弱環節;神州鯤泰廈門基地項目是神州數碼首個基于鯤鵬處理器的自主品牌服務器和PC生產基地。
隨著項目“引進來、抓落實、服務好”“三部曲”的推進,火炬高新區項目效益釋放全面提速。截至2020年底,2019年以來新招商項目累計實現產值(或營收)726.9億元,繳納稅收11.8億元。其中,浪潮項目累計貢獻產值27.3億元;天馬6代AMOLED、中航鋰電兩個百億級項目于2020年開工建設,當年即貢獻固投71.5億元,占火炬高新區全年固投完成量的1/4。
激活力
產業轉型升級成效顯著
面對疫情,火炬高新區六大主導產業展現了較強的韌性。其中,平板顯示產業、計算機與通信設備產業、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分別實現營收1433.9億元、871.9億元、1361.7億元。電力電器、集成電路、LED、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均實現了不同程度的增長。
從企業的維度看,火炬高新區繼續加大政策和服務供給力度,以“精準滴灌”推動“三高”企業枝繁葉茂。截至2020年底,“三高”企業數達937家,較上年新增105家,占全市36.6%;新儲備“準三高”企業超140家。
在資本市場上,“廈門火炬”板塊實力進一步彰顯。2020年,火炬高新區累計培育市級重點上市后備企業128家,占全市43%;培育省級重點上市后備企業36家,占全市49%。全年新增證監局備案輔導企業5家,占全市45%;新增提交IPO申請企業3家。
引進神州鯤泰、中標麒麟等一批領軍項目,會同市工信局成立市信創產業聯盟,中標工信部協同攻關和體驗中心項目……一系列動作彰顯火炬高新區信創產業格局初顯。火炬高新區把握“新基建”發展機遇,著力打造中國服務器制造之都,助力廈門市成為全國少數幾個完整布局信創產業鏈的城市。
優生態
雙創競爭力持續增強
對于火炬高新區的企業來說,園區良好的營商環境、完善的創新創業體系為它們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2020年,火炬高新區圍繞政策、技術、人才等多個創新要素發力,進一步提升雙創競爭力。
政策方面,火炬高新區整合推出“創新十九條”等政策,2020年投入科技三項與重大產業項目扶持經費16億元。技術方面,園區2020年新增4家國家企業技術中心(占全省57.1%、全市100%);新增17家省級各類研發平臺,比增70%;火炬石墨烯孵化器成為全省僅有的兩家國家級專業孵化器之一。人才方面,火炬高新區創新實施大學生儲備計劃,舉辦火炬創業成長營等人才服務活動;上線“智慧人才”政策匹配系統,新增省、市各類高層次人才273名。
深化“放管服”,使政務服務在改革中提效。火炬高新區已實現75個企業服務事項網上簡易申報,“免企業申報”政策增擴至14項;兌現扶持資金近5500萬元,經驗案例獲省機關體制機制創新優秀案例二等獎。
火炬高新區還搭建火炬金融服務平臺和火炬智能服務平臺兩大平臺,拓展市場服務。“火炬智服”以“線上超市”形式,提供從整體方案到單一產品的智能制造全方位服務;“火炬金服”通過大數據匹配和金融機構競價模式,幫助企業提高融資效率、降低融資成本。
再提升
產城融合加速推進
以產促城,以城興產。2020年,火炬高新區按照“產城融合”理念,制定《火炬高新區“島內大提升,島外大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推動跨島發展戰略縱深推進。
作為產業跨島的重要載體,同翔高新城、軟件園三期開展標準化園區建設。其中,同翔高新城站在建設五周年的新起點上,明確了“十、百、千、萬”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
2020年,火炬高新區18個省重點項目(含同翔指揮部)累計完成投資191.3億元,完成年度計劃的140.3%,在全市成績晾曬中綜合排名第一。園區新增儲備產業用地超2000畝,盤活園區未充分利用產業用地超100畝,有力保障了重點項目用地。
日臻完善的園區配套使產城融合進一步加速。2020年,火炬高新區獲首批“三高”企業骨干人才房1961套,惠及園區企業297家;完成嘉福人才公寓三期改造提升,新增房源1344套;拓展與火炬學校的深度合作,火炬國際學校實現竣工。同時,火炬高新區工業園區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試點范圍進一步擴大,引入“環保管家”為企業提供一站式服務。
【2020年亮彩數據】
招商引資
完成落地項目1259個,總投資1769億元;落地高能級項目25個;實際利用外資30億元,居全市前列。
“三高”企業
截至2020年底,“三高”企業數937家,較上年新增105家,占全市36.6%;新儲備“準三高”企業超140家。
重點項目
火炬高新區18個省重點項目(含同翔指揮部)完成投資191.3億元,完成年度計劃140.3%,在全市成績晾曬中綜合排名第一。
創新平臺
全年新增4家國家企業技術中心,占全省57.1%、全市100%;新增17家省級各類研發平臺,比增70%。
【砥礪奮進的五年】
火炬高新區
“十三五”亮點紛呈
2020年是“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五年來,廈門火炬高新區各項工作取得長足進展。
整體競爭力顯著增強。國家高新區綜合排名從2015年的第22名提升到第16名,在省開發區綜合評價中連續五年穩居第一,雙創示范基地先后兩次獲國務院辦公廳表彰。
綜合實力實現躍升。廈門火炬高新區規上工業總產值突破3000億元,是“十二五”期末近1.5倍,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始終保持高于全市1-2個百分點以上;已開發園區面積50.8平方公里,已建成產業用地22.6平方公里,園區企業數突破萬家,從業人員總數近27萬人,分別為“十二五”期末1.1倍、1.6倍、5倍和1.6倍。廈門軟件園成為福建首個營收突破千億元的軟件產業園區。
創新能力顯著提升。五年來,廈門火炬高新區企業R&D(研發)投入超130億元,占GDP比重達13.2%,分別是“十二五”期末2.2倍和1.7倍;每萬名從業人員擁有的年新增授權發明專利數達63.7件,為“十二五”期末3.2倍。
產業能級實現突破。五年來,廈門火炬高新區新引進百億級項目5個,集成電路、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等新興產業布局初具規模;擁有中國對外貿易500強企業5家、全國軟件百強企業5家、互聯網百強企業7家;國家級高新企業總數超1000家,是“十二五”期末近3倍;培育瞪羚企業超100家,總數在全國高新區中位居第八。
【展望2021】
圍繞“八個著力”
育先機開新局
錨定新目標,再創新輝煌。2021年,廈門火炬高新區發展的預期目標是:工業增加值增速力爭達到10%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確保高于15%、力爭達到18%。實際利用外資達33億元以上。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營收比增12%以上。力爭新交付產業載體空間200萬平方米以上,新增企業總數2000家以上,新增產業人才2萬名以上。高質量發展縱深推進,同翔高新城核心區建設全面鋪開,金磚創新基地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
征途漫漫,惟有奮斗。火炬高新區將開拓創新,勇于擔當,奮力拼搏,為我市更高水平建設高素質高顏值現代化國際化城市,為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廈門篇章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以優異成績迎接建黨100周年,廈門經濟特區建設40周年和火炬高新區建區30周年。
2021年,火炬高新區將重點圍繞“八個著力”開展工作。
著力創新驅動
釋放發展新動能
激發企業創新能力,提升創業孵化水平,優化創新創業生態。發揮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地位,打好主導產業核心技術攻堅戰。推動“高企規上化、規上高企化”,壯大高質量高企隊伍,力爭凈增國家級高企120家以上,新增瞪羚企業15家以上。
著力招大引強
打造發展新引擎
大力實施招優引強,大力拓展招商渠道,大力推動落地見效。聚焦“五大主導產業+四大特色產業”,瞄準“一個百億+一批十億”開展組團型、鏈群式招商。推動產業鏈核心環節和配套項目的整體引進,著力引進一批產業賦能型創新平臺項目。
著力產業轉型
融入經濟新格局
全面促進產業鏈供應鏈穩定運行,全面促進“三高”企業倍增發展,全面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升級。聚焦新基建、第三代半導體、開源芯片、產業互聯網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打造“龍頭企業+創新平臺+孵化載體+產業基金+人才培養”全產業生態。
著力引才聚才
激發發展新活力
分類施策聚才,完善保障留才,構建體系育才。啟動同翔高新城優質義務教育學校建設工作,加大骨干人才子女教育保障力度。增加人才保障住房供給,在產業集聚區探索建設高品質產業人才社區,向火炬高新區企業骨干員工、緊缺人才優先配售人才商品房,提升人才獲得感。
著力產城融合
開拓發展新空間
全力加快高新城建設,全力拓展產業載體,全力提升生態環境質量。制定同翔高新城核心區成片開發方案,推動形成“一核三園”空間布局。推動軟件園三期新開工建設研發樓74萬平方米,新交付使用58萬平方米。推進和啟動火炬數碼廣場、同翔通用廠房二期、火炬智能制造產業園三期等一批廠房項目。
著力打造金磚創新基地
構筑開放發展新高地
加快推進金磚創新基地核心載體建設,加快培育新工業革命產業體系,加快建設金磚人才培養體系。加快建設軟件園三期和同翔高新城兩個核心園區,拓展海西股權投資中心和新科廣場的特色功能,為金磚國家合作項目落地提供空間保障。圍繞數字經濟、智能制造領域,大力推動金磚國家各類創新主體集聚。鼓勵和引導金磚國家優秀人才來廈創新創業。
著力優化治理
提升服務新高度
高標準實施預算績效管理,高起點推進智慧平臺建設,高質量保障園區安全。建立“智慧火炬”運營、管理制度規范,探索“政府主導+企業市場化運營”模式。完善“綜合管理服務和營商一體化”平臺建設,切實提升數字政務服務水平。
著力黨建引領
開創發展新局面
全面強化政治引領,著力夯實組織基礎,錘煉過硬干部隊伍。強化共創共建,調動駐區相關單位參與黨建工作熱情,著力培育黨建新亮點、新品牌。
今年發展預期目標
工業增加值增速力爭超10%,固投增速高于15%
實際利用外資達33億元以上
力爭新交付產業載體空間200萬平方米以上
新增產業人才2萬名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