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5月28日訊 據廈門商報訊(記者 | 葉子申)不久前,廈門一茶企在湖南張家界收購了1000多畝茶園,未來3年到5年內,該茶企還將繼續在當地收購1萬多畝茶園。不僅如此,越來越多廈門茶企正加快赴外地收購茶園的步伐。記者從上周末舉行的“廈門南安商會茶葉沙龍”活動上獲悉,廈門茶企青睞收購外地茶園,是在本地茶園資源日漸稀缺背景下的一種新的發展策略。
[現象]
廈茶企頻頻“外拓”
“最近常常廈門湖南兩地跑。”廈門茗正緣順茶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戴安平告訴記者,就在不久前,該公司剛在湖南張家界一座海拔1100多米的高山上,收購了1000多畝茶園。據悉,這批茶園的簽約時間是40年,“年齡”有6年,將被制成紅茶。
不過,戴安平的“野心”不只如此,未來還有更多收購舉措。“未來3年到5年內,我們還要在張家界收購1萬多畝茶園。”戴安平說,“同時,這兩天正接待貴州相關政府人員,如果條件合適,我們還計劃赴貴州收購15萬畝有機茶園。”
無獨有偶。記者了解到,眼下廈門茶企赴外地收購茶園的步伐正變得愈加頻繁。廈門茶葉協會副會長、廈門今日茶業進出口公司董事長李文舉告訴記者,不久前,該公司也在江蘇溧陽收購了數百畝綠茶茶園。
“這段時間,我們還在云南考察,正考慮要去當地收購紅茶茶園。”李文舉說,“去外地收購茶園,正成為廈門茶企的一種‘新時尚’。”
[對比]
外地茶園價格低廉
越來越多廈門茶企赴外地收購茶園,原因何在?“事實上,近年來,廈門茶產業發展日益成熟完善,而廈門本地茶園資源稀缺,福建茶園資源又不斷被開發,空間日漸狹小,導致眾多廈門茶企只得往外拓展。”廈門御上茗茶業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王劍平告訴記者,目前在福建,一些環境好,優質的茶園,已成為眾多茶商爭搶的對象。
“以武夷山為例,當地茶園的收購價正以每年10%—15%的幅度遞增,一些好的茶葉品種的茶園,收購價年漲幅甚至在30%左右。”王劍平說,大體來說,當地普通的茶園,一畝得三四萬元,貴一點的,要七八萬元,而最貴的,在武夷山景區內的,則要40多萬元。與此同時,由于茶園資源不斷稀少,當地政府也逐年抬高其收購門檻。
而就在福建茶園資源日漸稀缺,收購價格不斷上漲的同時,外地茶園的收購價格與門檻就明顯低了不少。“由于外地茶葉品牌運作較晚,茶葉品牌也比較弱,因此茶園價格很便宜。”戴安平說,“就我們目前在張家界收購的1000多畝茶園,40年的使用權,每年的價格僅12萬元。而如果在福建本地,同樣收購1000多畝的鐵觀音茶園,每年至少得花上200萬元。”
同時,外地政府為大力發展茶產業,也開出了諸多“誘人”的條件。
相關鏈接
收購同時需提升茶葉品質
對于越來越多廈門茶企向外收購茶園,業界認為,“現在是資源為王的時代,誰掌握了上游茶葉資源,誰就能掌握市場話語權,這是一種富有前瞻性的舉動,也有利于強健廈門乃至福建的整體茶產業實力,應當鼓勵。”
不過,也有人認為,收購茶園容易,但后期的管理可能會較難。“最近茶葉負面新聞不斷,市民對于茶葉品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茶葉企業在收購茶園之后,還要注重提升基地內茶葉的品質。”廈門茶葉協會秘書長陳志雄告訴記者。
據悉,由于不少外地地區茶產業較落后,茶農對茶葉安全品質等方面的知識往往也較薄弱。陳志雄建議,收購茶園后,茶企還應與當地茶農多溝通,除了提供符合檢測標準的農藥外,還要長期派管理人員進駐基地,指導茶農,管好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