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報訊(記者 雷振超)記者從全市工業經濟會議上獲悉,2011年我市年度規模工業產值首次突破4000億元大關,達到4465億元,比年初計劃目標超額完成165億元。
關鍵詞:規模和貢獻
2011年,廈門年度規模工業產值首次突破4000億元大關,達到4465億元,并比年初計劃目標4300億元超額完成165億元。年度規模工業增加值首次超過千億元大關,達到1116億元,比上年增長19.5%。機械制造業有望成為廈門第二個過千億元的產業。
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1116.4億元,占全市2011年度2536億元國民生產總值的44%。工業共創造稅收368.81億元,占全市稅收總額736.02億元的50.1%。
關鍵詞:扶持政策
2011年,市經發局推動出臺一系列扶持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主要包括企業減負、融資支持、市場開拓、擴大出口、產業發展等5個方面近20項政策。如在企業減負方面,明確階段性降低5項社會保障金費率,減免征收7項涉企收費,免征7項涉企收費地方收入部分,一年可為企業減輕負擔近10億元。此外,2011年共向國家和省爭取到3.42億元的資金,支持廈門市企業發展。發行我市首個中小企業集合債,也是福建省首個中長期中小企業集合債。
關鍵詞:轉型升級
市重點培育的13條先進制造業產業鏈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65.9%;對全市工業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68.3%,拉動工業總產值增長12.5個百分點。島內外一體化建設有序推進,工業區域布局趨向合理,島外島內產值比重為65:35,島外工業產值比島內高出30個百分點。
此外,編制完成我市“十二五”先進制造業發展規劃、工業結構調整規劃、技術創新規劃以及電子信息、裝備制造、消費品工業、原材料工業等專項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