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網訊(文/廈門日報記者 衛琳 圖/廈門日報記者 黃曉珍 除署名外)為紀念第76個“世界紅十字日”,我市舉辦“紅十字博愛周”系列活動。昨日上午,市紅十字會、市紅十字基金會在五緣灣紅十字文化廣場聯合舉辦“生命教育 ‘救’在身邊”廈門市紀念第76個“世界紅十字日”宣傳活動,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認真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普及應急救護知識,講述生命救護故事,傳遞“尊重生命、珍愛生命、保護生命”的理念,團結動員更多社會力量參與和支持紅十字事業,讓“人道、博愛、奉獻”的紅十字精神旗幟在鷺島高高飄揚。
完善應急體系
組建紅十字應急救援救護隊
生命教育,是紅十字會的職責使命;“救”在身邊,是紅十字會的美好愿景。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開展以來,市紅十字會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黨中央部署要求,牢牢把握“學思想、強黨性、重實踐、建新功”總要求,強調要大力推進“家家有個急救員”行動,持續開展應急救護“六進”活動,做大做強“救在身邊”等人道公益項目,實施大病救助等系列人道救助行動,圍繞紅十字保護生命健康宗旨,不斷提高人道服務水平,以推動紅十字事業發展檢驗主題教育成果。
為進一步健全和完善我市紅十字應急體系,提高應對重大災害和突發公共事件的處置能力,市紅十字會成立了廈門市紅十字應急救援救護隊。昨日,出席活動的領導為這支隊伍授旗。
下一步,市紅十字會將進一步設立救護、賑濟、山地救援、山海救援等分隊,不斷健全應急救援機制,提升應急救援能力,保護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
愛心單位捐款
助力實現“家家有個急救員”
近年來,在市紅十字會的積極推動下,“人人學急救,急救為人人”的社會氛圍愈加濃厚,市民學習急救知識的熱情高漲,也有許多愛心單位積極參與到應急救護事業中。
昨日,廈門國際銀行廈門分行向市紅十字基金會捐贈10萬元,定向用于開展百場應急救護公益培訓,幫助市民學習了解心肺復蘇術、自動體外除顫器(AED)操作使用、氣道異物梗阻等應急救護基本技能,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市紅十字救護培訓中心捐贈100萬元,在市紅十字基金會發起成立了“家家有個急救員”愛心基金,鼓勵社會各界愛心人士、愛心單位參與應急救護培訓事業,助力實現“家家有個急救員”的美好愿景。
廈門醫學院老師現場展示了地震場景救護演練,讓市民深深感受到現場急救離我們并不遙遠,學好急救至關重要。
紅十字志愿者教學
市民積極學習應急救護知識
“人道、博愛、奉獻”的紅十字精神一直在我們身邊,而這種力量的背后是無數愛心單位、愛心人士的善行善舉。
活動中,市紅十字會為獲得2022年度福建省紅十字人道金質獎章、銀質獎章,2022年全國紅十字模范單位,2022年度中國紅十字“會員之星”, 2022年度全國紅十字志愿服務先進典型,2022年度廈門市學雷鋒志愿服務先進典型等榮譽的愛心單位、愛心人士頒獎,鼓勵更多人向先進榜樣看齊,攜手參與紅十字人道服務,為廈門努力率先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貢獻紅十字力量。
近200名市紅十字會會員、志愿者等參加活動,組織開展紅十字體驗式生命教育游園活動、紅十字志愿服務活動。
他們把紅十字知識問答、應急救護、逃生避險、創傷救護、消防安全、交通安全、水上安全等內容融入互動式體驗項目,參與游戲通關的市民增強了應急救護意識和防災避險技能,寓教于樂的方式深受市民歡迎。
“大家看我的手勢,雙手交叉重疊,右手在上,左手在下,用左手的掌根緊貼患者的胸部……”在志愿服務展位前,教學心肺復蘇術的志愿者被市民團團圍住。他們認真聽講學習,有人還掏出手機錄下視頻:“掌握這門技能很重要,關鍵時刻可以救人。”
【點擊】
2022年全國紅十字模范單位:廈門醫學院團委
近年來,廈門醫學院團委結合醫學教育特色、醫學專業特點和醫學生個性特征,深入開展紅十字生命教育,引導和培養學生成為精神豐富、生命飽滿的新時代青年。
學校團委將紅十字青少年工作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整體規劃,將學生參與校紅十字會開展的各項文化活動、社會實踐、志愿服務納入第二課堂成績單,并計入學分,提升學生骨干隊伍開展紅十字活動的熱情。校紅十字會學生分會每學年組織開展紅十字文化節、紅十字博愛周、禁毒防艾宣傳等活動20余場。
依托廈門市紅十字生命教育體驗館等生命教育基地,學校團委在師生間大力開展紅十字主題教育,團結和帶領師生積極參與紅十字工作。每年組織開展捐獻造血干細胞志愿活動,過去三年來有近千名師生加入中華骨髓庫,5名學生成功捐獻造血干細胞。每年開展春秋兩季校園無償獻血活動,在校生獻血率連續多年位居廈門高校首位。每年面向師生、社會人員開展急救培訓50余場,覆蓋3000余人,并將應急救護技能融入新生軍訓,強化生命教育。
2022年度中國紅十字“會員之星”:朱春蓮
自2008年開始從事基層紅十字工作以來,朱春蓮一直在為提升基層群眾應急救護能力奔走:她開展青少年生命教育之“水上安全教育”116場,組織專業水上安全救援人員,以寓教于樂的方式讓孩子們掌握水上安全知識;她針對社區居民、紅十字志愿者、企業員工、物業人員等各類人群開展應急救護培訓1000余場,引導大家提升自救互救能力。
工作中,她積極創新救護培訓方式,以“培訓+比賽”的方式激勵志愿者們掌握心肺復蘇、創傷包扎等應急救護知識;以戶外演練的形式讓志愿者們模擬現場救護,從而鞏固并熟練應用所掌握的急救技能。
她還積極發展紅十字志愿者,在孩子們放假時,結合學校的社會實踐要求,從各小學、中學招募紅十字志愿者,讓孩子真正參與到社會實踐,體會“人道、博愛、奉獻” 的紅十字精神。
2022年度中國紅十字“會員之星”:陳船川
工作中,他是守護校園師生健康的“白衣天使”;業余時間,他是傳播應急救護知識與技能的“急救老師”。他是來自東師理想東孚實驗中學的校醫陳船川。
過去8年多的時間里,他不僅在學校上課,還深入社區、企業上課:他為幼兒園的老師、保育員、幼兒家長講授氣道異物梗阻、燒燙傷、流鼻血、外傷出血、中暑、耳道飛蚊等常見兒童意外傷害急救知識;他為出租車駕駛員講授行車急救基本常識;他為社區居民講授防溺水安全知識和心肺復蘇急救技能……他致力于基層紅十字志愿服務,開展“應急救護知識與技能”培訓的時間累積超過1000小時。
他總是秉持“人道、博愛、奉獻”的紅十字精神,身體力行地把急救知識傳播給廣大學生和市民,助力營造“人人學急救、急救為人人”的良好社會氛圍。
2021年度福建省學雷鋒志愿服務“最美志愿服務組織”:廈門市紅十字會北極星志愿救援隊
今年4月,“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接到一通感謝電話,一位女士與年過八旬的母親從北京來廈旅游,自山海健康步道前往萬石滄海的過程中迷了路。進退兩難時,她們偶遇正在執行山地救援任務的北極星志愿救援隊,得到幫助安全下山。這樣的故事,經常發生在北極星志愿救援隊。
廈門市紅十字會北極星志愿救援隊成立于2009年,目前有志愿者80余人,是廈門市公安局110聯動單位。這支隊伍的隊員來自各行各業,有的是教書育人的人民教師,有的是馳騁網絡的IT工程師,有的是在校求學的大學生,有的是家庭主婦……但是,他們都有共同的初心:以紅十字精神為宗旨,在公益事業的道路上堅定前行。
自隊伍成立至2022年,累計參與各類活動1712場,出勤78051小時。曾參與玉樹地震救援、雅安地震救援、九寨溝地震救援、魯甸地震救援、汕頭水災救援、連城水災救援、鹽城龍卷風救援、永泰尼伯特風災救援、廈門莫蘭蒂臺風救援及災后重建等多項志愿服務工作。“北極星‘救’在身邊!”這不僅僅是這支隊伍的一句口號,更是全體隊員給予社會的一份承諾。
2022年度廈門市學雷鋒志愿服務“最美志愿者”:鄧華
退休多年的鄧華,本可以安享天倫之樂,但她卻將寶貴的時光投入到紅十字志愿服務事業上,為推動“三獻”工作奉獻愛心。
鄧華是市紅十字會造血干細胞捐獻、遺體和器官捐獻兩支志愿服務隊伍的隊長。對于這一份沒有任何報酬的事業,她從不喊苦叫累。她的身影經常出現在造血干細胞捐獻工作中:從捐獻者入院開始到打動員劑、捐獻采集,她全程陪伴捐獻者,跑前跑后為捐獻者服務;采集過程中,她把捐獻者當孩子一樣照顧,總是默默地坐在一旁,細心觀察并及時滿足捐獻者的需要,溫暖了捐獻者的內心。
她不定期參與組織志愿者走進高校和企業,進行造血干細胞、遺體和器官捐獻的宣傳、采集入庫活動,帶動更多愛心人士加入這個集體,使更多的血液病患者有希望得到救治。自2014年加入市紅十字會志愿者隊伍后,她的累計服務時長已近900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