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網訊(廈門日報記者 李曉平 通訊員 崔易 圖/市金磚辦提供)一批批培訓項目不斷推出,一場場國際大賽陸續舉辦,一條條技能標準達成共識……金磚創新基地成立一年多來,用一個個人才培養領域的具體行動,為培養數字時代的高水平人才,推動科技成果為更多人所及所享,打造創新創業合作人才庫做出生動詮釋。
突出新工業革命核心
打造多元培訓體系
2021年10月20日,金磚創新基地舉行“廈門金磚新工業能力提升培訓基地聯盟”授牌儀式,廈大等五所院校成為聯盟首批成員單位,該聯盟確定了“以院校為先導,企業逐步加入”的運營模式。今年6月,隨著人才培養工作不斷深入,該聯盟再次擴員吸納11家院校和企業……金磚創新基地人才培訓領域的新工業革命特質日益凸顯。
“數字經濟是高質量發展的支撐抓手,智能制造是新工業革命創新的前沿陣地,技能人才是金磚國家創新發展的關鍵力量。”廈門大學一帶一路研究院副院長李丹教授認為,習近平主席在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四次會晤上的重要講話,為廈門金磚國家新工業革命伙伴關系創新基地抓住機遇大有作為指明了方向。
從大數據助力精準防疫,到投資巴西的稅務及法律問題、金磚國家綠色金融研修班,金磚創新基地細分課程領域,以系統化的課程助推金磚國家人才發展。通過一年多的探索,金磚創新基地圍繞金磚及“金磚+”國家關注的議題開展23期線上線下人才培訓和交流活動,覆蓋包括金磚五國以及德國、荷蘭、巴基斯坦等30個國家,參訓學員超28萬人次。
下一步,金磚創新基地將聚焦“數字時代”金磚國家人才需要,整合“政產學研用”多方資源,研究面向金磚及“金磚+”國家政府官員、企業高管、技能人才和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規劃。同時,建立人才培養專家資源庫,逐步建立多元主體參與的金磚新工業革命領域人才培養資源供應鏈系統;聚焦工業互聯網、區塊鏈、人工智能、大數據等金磚國家關注的重點專業領域,系統開發針對金磚及“金磚+”國家需求的多語種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人才培訓交流項目。
搭建校企合作橋梁
深化創新創業合作
“中國市場蘊藏著巨大的商機和廣闊的發展前景,金磚創新基地的設立為金磚國家企業與人才提供了更多、更好的合作機會。”活躍于金磚國際科創人才大講堂的俄羅斯環保技術科學家Dmitry Isakov這樣認為。
事實上,金磚創新基地不僅提供系統多元的培訓課程,還在金磚國家之間圍繞高端制造、數字經濟等新工業革命領域發起職業技能大賽。例如,舉辦2021金磚國家技能發展與技術創新大賽,組織參與2022金磚國家及亞太地區專業教師遠程國際賽,主辦2022金磚國家職業技能大賽,吸引了近500支隊伍在國際賽場上一展身手。今年11月,金磚國家職業技能大賽決賽、“一帶一路”暨金磚國家技能發展與技術創新大賽國際賽等重要賽事也將在廈舉行。
這些賽事搭起金磚國家之間校企合作的橋梁,深化五國新工業革命領域創新合作,為加強創新創業合作打造了強大的人才庫,將新工業革命伙伴關系的愿景轉化為實際行動,惠及所有金磚成員。“對于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來說,職業技能人才的培養作為能力建設,和基礎設施建設是同等重要的。”金磚國家工商理事會技能發展組組長劉振英博士表示,金磚創新基地成立以來,圍繞“國家所需、廈門所能、金磚國家所愿”,所舉辦的一系列公益性職業技能競賽,對于培養一批高水平數字化技術技能人才、促進金磚國家產業經濟發展,尤為重要。
此外,金磚創新基地還將遴選與賽項應用場景相契合的“廈門金磚新工業能力提升培訓基地聯盟”單位作為參賽選手賽前訓練營、賽后參訪點,提高參賽選手對職業技能實際應用的認知水平;配套職業技能競賽,舉辦人才對接會,幫助聯盟單位挖掘潛在金磚國家人才,促進職業教育與產業融合。
探索職業技能互認
創新人才服務機制
《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四次會晤北京宣言》為金磚國家職業教育發展指明了方向:加強職業教育交流對話,推動職業教育務實合作,促進職業教育與產業融合,加強研究協作,支持職業教育標準互認。
“從2017年開始,經過5年的努力,今年終于達成成立金磚國家技能標準化委員會的共識。”劉振英透露,中方于2021年已和巴西、俄羅斯、南非初步達成了12個項目的標準制訂規劃,有望于今年年底正式施行。同時,在廈舉辦的金磚國家職業技能大賽也將極大程度帶動職業教育標準化的制訂,并誕生一批金磚技能競賽團體標準。
廈庇五洲客,門納萬頃濤。為了給來到金磚創新基地發展的金磚國家人才提供便利,廈門建立了全國首個外國人才服務站與移民事務服務站聯動平臺,并首創外籍人才評價機制。首批4名來自俄羅斯、印度等金磚國家的外籍人才通過專業技術和技能認定,取得工作居留許可。這意味著,金磚國家人才在廈門不僅能拿“職稱”,還能當科技特派員。
未來,金磚創新基地將推動金磚國家之間合作辦學,提升金磚國家整體辦學水平。積極鼓勵廈門高等院校、職業院校根據金磚國家實際需要適時調整學科專業,通過互派留學生、師資交流、競賽交流、文體活動交流等方式,進一步密切金磚國家高校間師生交流。同時,推動建設未來技術技能與人文交流國際訓練基地,促進金磚國家在廈形成人才集聚,探索優化外籍人才在廈執業、技術移民、免簽停留等更加開放的金磚國家人才管理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