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網訊(廈門日報記者 吳曉菁 通訊員 周瑩 李志達)日前,《廈門市2023年促進跨境貿易便利化專項行動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正式印發實施。《方案》聚焦口岸數字化轉型、產業升級、通關物流安全暢通、降低口岸收費、提升企業獲得感五個方面,明確35項具體措施,進一步打造口岸營商環境示范高地,服務廈門港口高質量發展,助力新發展格局節點城市建設。
去年,廈門首次被納入促進跨境貿易便利化專項行動試點城市,廈門自貿委聯合廈門海關、市口岸辦等相關單位,推出一系列針對性政策措施,有力推動我市跨境貿易便利化水平不斷提升。今年,我市再度入選2023年促進跨境貿易便利化專項行動城市。
《方案》聚焦五大方面任務
深化“智慧口岸”
和口岸數字化轉型
要優化出口拼箱貨物作業流程,推廣“卸船分流”等便捷模式,同時加快數字化轉型先行先試,建設廈門數字口岸平臺。強化“單一窗口”功能,實施集裝箱進閘智能云分流,推廣安全智能鎖、自助鉛封機等使用,促進貨物流通便利高效。
支持產業升級
和新業態健康發展
我市將進一步支持跨境電商等新業態發展,探索跨境電商出口貨物拼箱作業模式。完善新能源物流服務基礎建設,提升通關效率。支持對臺船員培訓交流,完善提升郵輪配套服務等。
提升通關物流
安全暢通水平
進一步促進中歐班列發展,加快入港鐵路建設,拓展多式聯運“一單制”服務。助力內外貿貨物同船運輸發展,深化口岸船舶出入境7×24小時通關,提升對臺海運物流通道服務。建立廈門機場口岸貨運全天候通關機制,提升服務水平。
規范和降低進出口
環節合規費用
我市將進一步規范進出口環節收費,增強口岸收費透明度,加強口岸收費價格監督,實施貨物港務費、引航費優惠政策。
提升市場主體
獲得感和滿意度
要推進創新信用監管機制,搭建“環球供應鏈與離岸貿易金融服務平臺”,發揮自貿區臺資和航運物流企業融資增信基金作用,為中小微企業獲得銀行融資提供增信和擔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