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11月24日訊 (海峽導報記者 呂寒偉)廈門港正在吸取全國目光。本月28日,4個10萬噸級泊位將在海滄港正式起航,其幕后經營者,為航運巨頭、世界500強中遠和海滄本土企業海投集團。
根據福建省規劃,廈門港將朝著“東南國際航運中心”方向打造。但是,目前我國的國際航運中心較少,僅有上海、大連等少數幾個。
在一些航運業內人士看來,一個港區集裝箱的年吞吐量達到1000萬標箱以上,才可邁入航運中心的門檻。但數據顯示,2010年廈門港的集裝箱吞吐量僅582.43萬標箱,尚有500萬標箱的空間。
跨入國際航運中心的主要任務,已交接到海滄港手中。
海滄可“吞”下一個廈門港
導報記者昨日獲悉,11月28日,中遠太平洋與海投合作打造的四個碼頭泊位,將正式起航,屆時,會有兩條航線首航。
80米高的碼頭起重機,共9臺,一字排開,綿延1公里,站立海邊。昨天,導報記者探營海滄保稅港區看到,每一臺起重機,能夠把 “手”外伸65米,最大運載量78噸,即使是第八代的集裝箱船舶,也能在此停靠裝載。
據悉,目前全球港口的趨勢,都在往15萬噸級的泊位發展。兩大企業開張的4個泊位,均可停靠15萬噸級集裝箱船舶,共有四個碼頭,14號、15號、16號、17號。四個泊位年設計吞吐量為260萬標箱,實際吞吐能力將可達到300萬標箱。
中遠和海投的合作只是一個片斷。隨著海滄保稅港二期今后通過驗收,海滄港實際建成投用的港口,年吞吐量將達到1000萬噸-1200萬噸,具備晉升國際航運中心的條件,“吃下”整個廈門港的胃口。造集裝箱全球調控中心
昨天,1500個集裝箱放置海邊,成為碼頭的第一批“客人”。據悉,這是廈門遠海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送至的空集裝箱。
廈門遠海是中遠與海投共同組建的運營公司,總投資45.23億元,注冊資本13.9685億元,其中,中遠太平洋占股七成,海投占三成。
中遠太平洋有限公司的背景,正是被看好的最有利因素。其為中遠運輸集團下屬的二級子公司,作為中國大陸最大的航運企業、全球最大海洋運輸公司之一,中遠運輸的船隊規模穩居中國第一、世界第二,世界500強,有龐大客戶群體和市場。
廈門遠海總經理張俊生介紹,中遠集團將把主要業務向海滄港傾斜,計劃在海滄港打造全球的集裝箱“調控中心”,相關企業可以在此租用空集裝箱、歸還集裝箱,甚至進行集裝箱檢測和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