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網訊(廈門日報記者 衛琳)在同安區蓮花鎮西坑村,有這么一對勤勞樸素的夫婦:丈夫連明成扎根田間地頭,種了二十幾年茶葉;妻子連木青是西坑村村委會婦聯主席,忙于村里事務十幾年。雖然生活并不富裕,但他們一家人溫馨和睦,相親相愛,積極進取。為了孩子的教育,他們把家搬到同安城區,寧可自己多吃苦,也要讓孩子讀好書。他們被評為廈門市第二屆“文明家庭”。
積極進取 夫妻倆共同學習一起進步
西坑村的山頭上,綿延著層層的梯田,種滿了茶樹,這里寄托著連明成大半輩子的奮斗。他從15歲起就跟著父親學種茶,不管嚴寒酷暑、刮風下雨,都要到大山里“上班”。
連明成種茶不是埋頭苦種,他喜歡多學習、多觀察、多研究。“什么時間下肥,什么時間采茶,用什么方式發酵,都會影響最后的茶葉品質。”連明成說,種茶是一門需要時間積累的手藝。他曾到安溪拜師,也親手不斷嘗試,反復琢磨怎么樣能種出好茶。他種的茶葉是全村賣得最好最貴的。有一回,他聽說自己的茶葉被茶商包裝后,賣出了300元一斤的好價格,高興得一晚沒睡,“這證明我們的茶山也能出好茶,只要我們肯努力,肯研究。”
連明成不僅自己做事認真,也鼓勵妻子一起進步。他的妻子連木青早年在西坑小學當代課教師,后來到西坑村村委會工作后,她兢兢業業,努力學習各種本領和專業知識。為了做好工作,連木青通過三年的努力,取得大專畢業證書。連明成主動把家里能做的家務做了,讓連木青能有更多時間讀書、學習。
同甘共苦 第一目標是把孩子教育好
盡管文化程度不高,但連明成、連木青夫婦對孩子的教育格外重視。到了孩子該上幼兒園的時候,連明成四處打聽哪個學校好,準備把兒子送到同安城區去上幼兒園。村里人都笑話他沒必要,但他卻說:“我的第一目標就是把孩子教育好。”
他給兒子找的幼兒園離家有40多公里,孩子的學習不能落下,賴以為生的茶園也不能不管,連明成只能狠著心給兒子辦了“寄宿”,托幼兒園的煮飯阿姨幫忙帶孩子。怕見了面兒子會哭鬧,他們夫婦倆只敢在周末有空的時候跑去窗外偷看幾眼孩子。
到了兒子上小學二年級,連明成、連木青覺得沒人在孩子身邊指導學習不行,把家搬到了同安城區。連木青每天清早要坐一個半小時的車到村里上班,晚上再回來給兒子輔導功課。
連明成把茶園承包給別人,自己出來打工、做生意,他賣過酒、賣過茶葉,都以失敗告終。后來,他聽朋友說起開午托班收入不錯,嘗試著在西柯中心小學旁辦了個午托班。“我租的那套房子很大,租金很便宜,可是在6樓,沒電梯,孩子都不愿意來。”因為沒經驗,連明成虧了許多錢。但他沒有氣餒,又一次拿出愛學習的那股勁頭,到處向人請教,慢慢把自己的午托班做了起來。
在連明成夫婦倆努力為生活奔波的時候,他們的兒子學習也很刻苦努力,考上了集美大學。家里出了大學生,連明成和連木青都自豪不已,最讓他們開心的是,兒子很有上進心,準備繼續考研究生。“只要他想讀書,我們砸鍋賣鐵都會支持他。”連明成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