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經濟運行持續回穩向好
廈門網訊(廈門日報記者 沈彥彥)昨日,廈門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新聞發布會,邀請市發改委主任張志紅、市統計局局長郭華生出席,權威發布、解讀我市上半年經濟運行情況。
會上通報了全市經濟運行情況。張志紅表示,今年以來,我市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超越,扎實做好“六穩”“六保”工作,主要指標持續回穩向好,經濟社會全面恢復。今年上半年,我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948.19億元,GDP增速轉正,增長0.6%,比一季度大幅回升3.8個百分點。
上半年廈門經濟運行有哪些亮點?郭華生用“加快回升,韌性較強”來概括。我市GDP、規上工業、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財政總收入等一系列主要經濟指標穩中向好,在十五個副省級城市位居前列、好于全省全國。
財政、企業、居民收入逐步恢復,“三駕馬車”拉動作用明顯。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市GDP增速分別比全國全省快2.2個和0.1個百分點;工業大盤基礎較牢、轉負為正,增加值增長0.5%,位次保持全省第4位;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分別比全國全省快2.3個和0.9個百分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和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居十五個副省級城市之首;財政總收入及地方級財政收入、外貿進出口總額、實際使用外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指標均居全省首位。
多數指標均較一季度明顯回升,特別是重點產業鏈群穩中有進,逆勢增長,有力帶動經濟增長。固定資產投資和郵政業務總量等2個指標回升20個百分點以上;批發業銷售額、零售業銷售額、餐飲業營業額、公路總周轉量等4個指標回升10個百分點以上;服務業對經濟的帶動作用進一步顯現,我市三產比重達57.6%,居全省首位,比全省高9.9個百分點。
悠悠萬事,民生為大。我市繼續加大“六穩”力度,落實“六保”任務,以“保”促“穩”,居民收入穩步提升,就業、物價總體穩定,民生福祉持續改善。保就業工作推進有力,全市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年度預期目標內;民生投入明顯加大,教育支出、衛生健康支出、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增長;強化對群眾兜底保障,加快完善公共服務體系;城鄉居民同步增收,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
半年“成績單”上,新業態、新模式、新技術產業表現搶眼,重點產業鏈群持續增長。統計數據顯示,上半年,規上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1.9%,高于規上工業0.9個百分點,生物醫藥與健康、集成電路產業分別增長11.4%、15.2%,有力拉動全市工業經濟。
【解讀】
主要指標回升 發展動能增強
解碼我市上半年經濟運行統計數據
GDP增速從一季度-3.2%到上半年度0.6%,多個主要數據位居全國、全省或15個副省級城市前列……今年以來,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廈門迎難而上,以韌性為底色,以活力開新局,始終保持穩健前行的奮發圖景。
今年以來,我市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超越,扎實做好“六穩”“六保”工作,推動發展質量進一步提高,發展韌性進一步增強。
經濟發展平穩恢復、項目建設推進有力、發展動能持續增強、民生福祉持續改善……具體來看,我市上半年經濟運行統計數據透露了哪些發展“密碼”?本報帶您數讀經濟,解碼發展。
穩的格局更加鞏固 經濟發展平穩恢復
上半年,我市統籌推動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明顯成效,“穩”的格局更加鞏固,這直觀反映在了年中宏觀統計數據上。
經濟發展平穩恢復。1-6月,我市實現GDP總量2948.19億元,比一季度大幅回升3.8個百分點,實現由負轉正,同比增長0.6%。
穩就業工作推進有力,全市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年度預期目標內。在金融方面,全市金融機構存貸穩中有升,人民幣存貸款余額增長11.3%,不良貸款率1.04%,好于全國、全省平均水平。
在國際疫情嚴峻的情況下,我市實現招商引資工作“不掉線、不斷檔”,上半年使用外資、對外貿易雙增長,累計實際使用外資增長41.6%,增幅和規模均位居全省第一,外貿增長3.9%,增速在計劃單列市中居首位,各月份增速均優于全國,面對不確定的國際疫情形勢,外資外貿基本盤穩中有進,顯示出我市經濟較強的韌性和潛能。
此外,物價形勢逐漸趨向溫和,全市居民消費價格增速連續四連降。
進的態勢更加明顯 主要指標進一步回升
廈門市統計局2020年上半年全市經濟運行情況分析顯示,上半年,我市經濟運行加快恢復,主要經濟指標增速進一步回升,經濟社會運行趨于正常,“進”的態勢更加明顯。
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0.64億元,增長1.6%;上半年,全市農林牧漁業比上年同期增長2.1%,主要產品保持增長,農業產值增長4.9%。
工業用電全省第二,交通物流業加快復蘇,集裝箱吞吐量6月突破百萬標箱,水運總周轉量、郵政業務總量分別增長6.2%、38.2%,均位居全省前列……這些產業發展“風向標”的穩步回升,指向廈門經濟穩步發展的大勢。第二產業回升6.3個百分點,對GDP增長的拉動比一季度提高2.6個百分點,對全市經濟回升發揮了關鍵作用,工業命脈也加速恢復,實現正增長,1-6月,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居全省第四位。
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廈門經濟發展質量進一步提高,經濟結構繼續優化,轉型升級勢頭良好,統計數據表現出了一些新的積極變化:產業結構方面,第三產業跑出“加速度”,增加值1700.17億元,實現正增長1.6%,服務業保持較快增長,對經濟帶動作用更加凸顯,批發零售業、金融業、非營利性服務業增加值分別增長6.9%、6.2%、2.8%。需求結構方面,投資增速繼續加快,固定資產投資增速轉正,消費的基礎性作用在繼續增強。
“進”的態勢還體現在“島內大提升、島外大發展”正在成為推動廈門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梳理未來三年島內大提升億元以上項目252個、計劃總投資7290億元,策劃生成首批30個重大項目、總投資2269億元。
天馬六代線開工,中航鋰電A6項目主體結構順利封頂,浪潮產業園僅用半年多實現從簽約到量產……市統計局的統計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市投資建設有序推進,新增項目持續增多,固投增長1.1%,比一季度大幅提升20.8個百分點,全省排名由第7躍升至第4。從產業看,第三產業投資增長1.3%,增速比1-5月提高8.6個百分點;從項目來看,5000萬元以上項目帶動作用增強,增長7%,5000萬元以上新開工項目完成投資增長99.6%。
保的底色更加牢固 民生福祉持續改善
經濟增長、社會發展說到底都是為了讓人民的生活更加美好。我市始終堅持推動民生福祉持續改善,群眾“有活干、有錢掙”,獲得感、幸福感顯著提升。
上半年,我市就業總體穩定。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年度預期目標內,累計向超過10萬家企業發放穩崗補貼、穩崗返還4.9億元,全市登記用工企業數、在職職工人數分別增長36.3%、11.7%。
我市全力以赴做好社會民生工作、重要生活必需品保障工作,確保市場供應平穩,多措并舉實施穩價保供措施,保障“菜籃子”“米袋子”等供應足、價格穩、儲備實、品類豐。居民消費價格指數較一季度回落1.1個百分點,實施蔬菜平價、政府差價補貼銷售豬肉等政策,平價商店豬肉協議價比一季度下降四分之一,降幅居全國36個大中城市首位。
民生補短板成效明顯,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上不斷取得新突破。加快完善公共服務體系,新增中小學幼兒園學位數1.97萬個,華西醫院、雙十中學翔安校區等項目加快推進,新體育中心開工建設,社會事業投資大幅增長35.8%。社會保障水平持續提升,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全省第一,新開工建設保障性住房6310套,累計在建7.4萬套。
保市場主體,堅定發展信心,穩定發展預期。統籌防疫和發展,我市不折不扣兌現已出臺的200多條惠企措施,為企業減負超200億元,協助企業融資2000多億元,有力支持經濟發展,市場主體進一步發展。上半年,我市在建重點項目、重點工業企業復工率均達100%,限上服務業復工率98.9%。新增稅務登記戶5.7萬戶,是上年同期的1.4倍。
此外,生態文明建設穩步推進,空氣質量在全國168個重點城市中排名第六,全市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等多項指標實現100%,達歷年最好水平。
新的力量快速壯大 發展動能不斷增強
在復雜的發展環境下,廈門經濟運行加快回升,韌性較強,新的發展動能功不可沒。新業態、新技術、新模式匯聚成新動能,“新”的力量正在以看得見的方式為經濟加速發展凝聚強大發展勢能。
高新技術領域搶占創新發展制高點,規上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1.9%,高于規上工業0.9個百分點,特別是生物醫藥與健康、集成電路產業分別增長11.4%、15.2%。這也與我市成功召開全市生物醫藥創新發展大會,推進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23條措施等一系列政策全面實施不無關系。鯤鵬超算中心一期正式上線,中遠海運“5G智慧碼頭”等入選國家級示范項目,“廈門兩岸數字經濟融合發展示范區”“金磚國家新工業革命伙伴關系基地”正式獲批,“新基建”全面鋪開。
新技術重塑力量對比,塑造新格局。上半年新生成招商項目3886個、總投資1.1萬億元。優必選人工智能、海辰鋰電池、京東數科融資擔保等項目簽約落地,浪潮產業園正式開園投產,僅用半年多就完成了從簽約到量產的全過程。
【亮點】
上半年經濟運行“廈門答卷”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嚴峻考驗下,我市經濟運行有哪些新亮點、新特點及新熱點?昨天,市發改委主任張志紅、市統計局局長郭華生分別就各大媒體關注的熱點進行精準解讀。
1、固投加速回穩向好
上半年我市固投呈現加快向好態勢;同比增長1.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和全國平均水平。
記者:請介紹一下上半年我市投資亮點以及下半年在穩投資方面還有哪些措施?
市發改委主任張志紅:1-6月份,我市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7個百分點,高于全國平均水平4.5個百分點。上半年投資亮點主要有:
打了“翻身仗”,固投加速回穩向好。市委、市政府制定實施一系列“穩投資”措施,5月和6月份單月完成投資連創近年來新高,第二季度同比增速達到18.2%,比第一季度提高近38個百分點。其中,工業、社會事業等投資成為推動投資增長的主要動力,工業投資同比增長3.5%,中航鋰電、聯芯等項目加快建設;社會事業投資同比增長35.8%,華西醫院、雙十中學翔安校區、保障性住房地鐵社區等項目加快推進。
夯實“好基礎”,全力推進項目開工。今年我市制定出臺促進重大重點項目開工建設的指導意見,在規劃決策、前期審批、用地手續、征地拆遷、施工招標等主要節點全面開辟“綠色通道”。上半年,全市共集中開工大項目好項目154個,總投資達1204億元,特別是天馬6代、新體育中心、新會展中心等一批百億級項目順利開工。
強化“主動性”,加大資金保障力度。積極爭取中央支持,今年上半年我市已爭取地方專項債額度306億元,是2019年全年額度的2.25倍;已發行250億元,主要投向片區產業園區基礎設施、污水處理廠等項目建設;爭取中央預算內投資補助6.3億,主要用于老舊小區改造、公租房、生態環保、醫療設施等項目建設。發揮開發性金融在關鍵時期對重大項目建設的支撐作用,會同國家開發銀行廈門市分行建立融資總量300億元的補短板穩投資應急專項,已發放貸款約150億元,主要投向2020年新開工項目、續建項目,以及支持企業復工復產。
2、總體好于全國全省
GDP增速分別比全國全省快2.2和0.1個百分點;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分別比全國全省快2.3和0.9個百分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和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居十五個副省級城市之首。
記者:請結合統計指標,談談上半年廈門經濟運行總體狀況如何?主要有哪些變化和亮點?
市統計局局長郭華生:上半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近3000億元(2948.19億元),由負轉正,增長0.6%,比一季度大幅回升3.8個百分點。全市經濟呈現出加快回升的良好勢頭,經濟韌性較強,表現在:
總體情況好于全國、全省。特別是GDP、規上工業、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財政總收入等主要指標情況較好,如GDP增速分別比全國全省快2.2和0.1個百分點;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分別比全國全省快2.3和0.9個百分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和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居十五個副省級城市之首;財政總收入及地方級財政收入、外貿進出口總額、實際使用外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指標均居各設區市首位。
多數指標較一季度明顯好轉。固定資產投資和郵政業務總量等2個指標回升20個百分點以上;批發業銷售額、零售業銷售額、餐飲業營業額、公路總周轉量等4個指標回升10個百分點以上。
服務業對經濟的帶動作用明顯。疫情下多地三產增長幅度高于二產。我市三產比重達57.6%,居全省首位,比全省高9.9個百分點,有力帶動經濟增長。
重點行業活力恢復。工業大盤基礎較牢、轉負為正,增加值增長0.5%,位次保持全省第4位;批發業增勢良好、優勢明顯,銷售額增幅高于全省9.1個百分點;建筑業、房地產業快速回升、貢獻增大,對GDP增長的拉動比一季度提高了0.8和0.3個百分點。
3、新經濟快速增長
上半年規上高技術產業增速1.9%,全市實現限上網上零售額211.08億元,增長16.9%。
記者:今年以來,“新經濟”加速發展為發展聚集了新動能,請您詳細介紹一下我市“新經濟”相關的發展情況。
市統計局局長郭華生:上半年我市“新經濟”快速增長,保持較高運行質量。表現在:
高技術產業逆勢增長。上半年規上高技術產業增速1.9%,比全市規上工業平均增速高出0.9個百分點,占規上工業的40.6%,是規上工業實現正增長的重要支撐,特別是占高技術產業九成以上的電子及通信設備、計算機及辦公設備和醫藥制造業等三大行業全面增長,分別增長0.4%、5.0%和40.7%。
新商業模式在疫情沖擊中逆勢上揚、增長較快。特別是以在線教育、跨境電商、生鮮電商、網絡購物等為代表,其中線上教育表現突出,千時科技、新東方教育等線上教育平臺帶動教育行業營業收入增長12.3%。全市實現限上網上零售額211.08億元,增長16.9%,拉動限上零售額增長5.1個百分點,京東東和、樸樸電子、夏商民興超市等企業在疫情期間表現搶眼;市場需求倒逼經濟模式迭代,催生直播經濟、社群經濟快速發展,各類直播電商機構在廈門生根發芽。
互聯網廣泛應用帶動信息經濟產業快速增長。規模以上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營業收入增長1.9%,比全部規上服務業增速快9.9個百分點。
【數據】
●地區生產總值增長0.6% ●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1%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下降3.9%
●財政總收入下降2.5% ●地方級財政收入下降3.1%
●實際使用外資增長41.6% ●外貿進出口增長3.9%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5% ●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3.4%
●居民消費價格上漲4% ●城鎮登記失業率3.56%
【展望】
下半年經濟將加快步入正軌
受疫情影響,我市部分行業發展較為緩慢。市統計局局長郭華生表示,下半年隨著國內抗疫形勢的鞏固和好轉,以及政策效應進一步顯現,我市經濟也將加快步入正軌。
從先行指標看,工業用電量這一經濟“晴雨表”年內首度出現正增長,增長0.3%,可以看出我市經濟形勢企穩向好;交通運輸業相關指標回升明顯,公路運輸總周轉量、港口貨物吞吐量降幅分別比一季度收窄13.1個和2.1個百分點,廈門交通活力恢復指數在全國主要城市中排名第一;金融支撐保持穩健,6月末全市中外資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增長10.2%,貸款余額增長12.6%。這些先行指標的變化釋放出積極的經濟信號。
從生產端看,我市工業基礎較好,隨著幫扶企業工作的開展,企業產能將更快恢復,工業穩經濟大盤的作用將進一步加強;上半年建筑業大幅回升,按此趨勢第三季度也有望轉正。
從投資端看,重大項目投資將全面加快推進,特別是國家支撐的“兩新一重”投資力度將進一步釋放,拉動作用將逐步顯現。
從消費端看,服務消費將隨著疫情的好轉大量釋放,尤其是我市屬于全國重點旅游城市,與旅游關聯度較高的住宿餐飲業、服務零售業等行業將加快恢復,帶動我市第三產業全面復蘇。當前,隨著經濟發展主要矛盾逐步由供給端向需求端轉移,海外疫情疊加貿易摩擦造成經濟循環受阻,外貿外資還存在一定變數。
郭華生表示,下半年,要全力推動擴大內需各項政策落細落實,穩步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著力補齊經濟發展中的短板,狠抓二產中的工業和建筑業,以及三產中交通運輸業、金融業和其他服務業,促進經濟穩步增長;著力擴大有效投資,加強先進制造業招商引資,加大基礎設施投資力度,調動民間投資積極性,切實增強發展后勁。最重要的是強化自身優勢增強各界信心,要向先進城市看齊,進一步強化我市工業、消費、外資、外貿等優勢領域,突顯主要亮點、形成向好態勢,增強社會各界對廈門發展的信心。
精準發力“兩新一重”
1、新型基礎設施方面
加快實施新型基礎設施建設2020年行動方案,圍繞5G、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等領域,全力激發社會投資。力爭到2020年底,建成5G基站5000個,實現廈門市主城區的5G信號全覆蓋;推進廈門鯤鵬超算中心、浪潮數據中心等項目建設,在全市范圍內打造完整先進可靠的市級大數據中心;持續推動工業互聯網基礎設施和各類工業云平臺等項目建設。
2、新型城鎮化方面
以“島內大提升、島外大發展”作為重要抓手,島外重點推進機場片區、馬鑾灣、環東海域、集美、東部體育會展、同翔高技術產業基地等六大新城片區建設,島內重點推動實施島內東部舊村、中山路、湖濱、廈港等片區提升改造;加快推進舊村整村改造等投資增長點,創新老舊小區改造模式,引入社會資本參與。
3、重大項目方面
加快軌道交通3、4、6號線、第二東通道、第二西通道等重大工程建設,力促新機場主體工程、軌道交通3號線開工,加快推進廈漳泉城際軌道R1線前期工作。每季度至少組織一批大項目好項目集中開工,三季度擬集中開工項目115個,總投資932億元。同時,將進一步加強重大項目儲備,完善項目推進要素保障。(記者 沈彥彥 通訊員 張紹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