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一個多達上百人的觀摩團涌進了廈門建松電器有限公司。對于建松電器來說,如此規模的觀摩團似乎有點不尋常。
哺乳室讓哺乳期的女職工一天有一個小時的哺乳時間;工會干部每天中午半小時在食堂輪流與職工交流,了解情況、傾聽心聲;專業醫療團隊實實在在為企業職工的身心健康著想……
就是這些不尋常的做法令觀摩團感動與心動。感動的是,素來“摳門”的臺資企業有這樣的“認識”推動工會工作;心動的是,原來加強工會工作并不“壞”,還可以為企業帶來那么多的好處。
80%
我市8成臺企已建工會
廈門特區因臺而設。廈門是臺商在大陸投資最早、最密集的地區之一。自1984年第一家臺資企業落戶廈門以來,至今在廈投資的臺灣企業累計超過4000家,合同利用臺資累計達107億美元,實際利用臺資80億美元,常年在廈門的臺商和臺胞有10萬多人。目前全市臺資企業職工有近30萬人。
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重視支持與各級工會組織的努力下,臺資企業的工會建設工作得到可喜的發展。據了解,全市80%的臺資企業組建了工會,企業工會的規范化建設進一步加強,工作機制進一步完善,職能作用發揮進一步顯現,與臺灣工會界、勞工界交流交往不斷深化。
市總工會相關人士表示,臺企工會建設,成績尚可喜,問題亦有憂。臺資企業工會總體相對比較薄弱,與新形勢發展的要求不相適應,特別是與我市作為對臺交流合作重要前沿平臺的地位很不相稱。有的臺企未依法組建工會,有的對工會工作重視不夠、缺乏保障,有的工會沒牌子、沒場所、沒經費。
95%
組建率入會率明年雙提升
在昨日上午舉行的全市臺資企業工會工作會議上,市總工會正式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臺資企業工會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把2013年確定為臺資企業建會提升年。
根據《意見》,我市明年將大力推動臺資企業組建工會和加強工會規范化建設,探索建立區以下區域性、行業性臺資企業工會聯合會(聯合基層工會),實現對臺資企業工會的“二次覆蓋”;著力解決臺資企業中勞務派遣工加入工會的問題,推進臺籍員工加入大陸工會工作,力爭到明年底全市臺資企業工會組建率和職工入會率雙雙達到95%以上。
《意見》明確要求,要建立健全工會經費審查委員會、女職工委員會和勞動爭議調解、勞動保護監督檢查等組織;要按照“八有”(即:有辦公場所、宣傳欄、牌子、印章、賬戶、經費、制度、工作臺賬)和“雙亮”(即:工會組織亮牌子示職責、工會干部亮身份許承諾)的要求,加強規范化建設。
據了解,工會建設目前最大的難點在于工會經費的落實。很多企業雖然組建了工會,但是工會經費經常沒有得到按時足額撥繳,導致工會工作開展困難重重。《意見》明確,各級工會組織要督促企業依法及時、足額撥繳工會經費,確保經費用于職工素質提升、勞動競賽、困難幫扶、文化建設等工會職能發揮方面。
100%
“建松”員工入會率不一般
昨日中午12點,建松電器職工都到了食堂就餐。有2名職工到食堂值班室向輪值的工會主席鐘桂榮反映職工書屋書籍種類和數量偏少的問題。
從周一到周五,每天中午12點到12點半,都會有輪值工會干部在值班室與員工面對面溝通交流。這樣的做法,建松電器已經堅持了2年。鐘桂榮說,以前,職工有意見,缺乏溝通渠道,現在,工會干部中午輪值,可以了解員工狀態,傾聽職工心聲,有效化解矛盾。
根據臺資企業的特點,建松電器創造性地推行勞資協商委員會制度。委員會由資方和勞方各7名代表組成,每3個月召開一次會議,資方就近3個月經營情況作出說明,勞方則提出職工最關心、最具影響、最突出的問題,如薪酬、廠房擴遷、交通困難、住房公積金、伙食標準等,進行協商。據了解,建松電器去年實施了兩次調薪,第一次全體人員每人漲薪100元,第二次又增長了7.3%,職工晉升津貼、交通津貼等都有不同程度提高。
建松電器工會的工作得到員工“一致好評”。企業目前有職工1700人,員工入會率達100%,公司聘任的臺籍干部等也入會參加公司工會的活動。
市總工會相關負責人表示,一些臺企在做好工會工作方面探索了一些好經驗和做法,如建松電器建立直選、勞資協商委員會制度,飛鵬企業建立“工會主席聽你說”機制,正新橡膠創辦“正新橡膠學院”等。這些做法非常值得包括臺企在內所有的企業借鑒。事實證明,建松電器支持工會工作的做法是“明智的選擇”,實現了企業與職工的共贏。(文章來源:廈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