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第一資源,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實行人才優先的戰略布局。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日前,“南安回歸創業人才工作站北京分站”揭牌儀式在北京舉行,南安成為國內第一個在京設立人才工作站的縣級市。今后,該市將依托北京南安商會和駐京招商選資工作小組,圍繞南安經濟產業發展的需要,利用北京眾多高校和科研機構的人才資源優勢,吸引更多緊缺急需人才和高層次創業創新人才,為南安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新鮮血液。
領軍人才引領企業 駛入“快車道”
日前,南安正與相關企業洽談引進8名博士后進站工作,其中3名將于近期進站。在政府與企業的雙推力下,該市已從全國各地的名牌高校和科研院所引入20多名博士后。這些頂尖人才活躍在南安天廣消防、溪石集團、三晶陽光、中宇衛浴、協進建材、閩發鋁業等10多家品牌企業和規模企業,成為推動南安民企轉型升級和新興產業發展的重要支撐力量。
博士后黃如良,畢業于北大光華管理學院,2005年加盟天廣消防并擔任公司總經理,成為南安引進的首位博士后。研究區域經濟和戰略管理的他,在天廣消防如魚得水,制定了技術跟隨研發戰略,完善了市場驅動型研發團隊。企業逐步進入發展“快車道”,2010年11月,天光消防成功登陸深交所,成為南安首家境內上市的公司。
天廣消防引才的成功得益于該市鼓勵和支持民營企業設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專家工作站等聚才引智平臺的創新做法。2004年,依托南安市成功科技園區,經全國博管委批準,南安市設立首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11年,天廣消防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經批準設立,南安市成為全省唯一一個既有科技園區工作站,又有民營企業工作站的縣市。今年3月,博士后工作站又迎來吳海彬、胡建兵兩位博士進站開展有關課題研究。
“頂尖人才的引進對企業發展的幫助特別明顯。”天廣消防董事長陳秀玉表示,企業做得越大,企業主就越能發現自身能力的不足,就應引進專業人才來彌補、提升。
技術尖兵助推產業轉型升級
今年1-10月,南安市裝備制造業出口額達21.16億元,同比增長25.68%,出口額首次超過了石材業,躍居成為南安第一大出口產業。然而,技術型人才短缺一直以來都是困擾該產業發展的難題。
為彌補這一短板,今年,南安在裝備制造業人才儲備升級上不斷發力,通過引導一些大型裝備制造企業走向與高校、科研機構“單線”聯系的合作模式,幫助裝備制造業培養和引進更多高素質、多層次、技能型人才,為企業提供技術支持,推動產業“智能升級”。目前,該市裝備制造業協會除了與本省一些重點工科高等院校進行技術合作外,還同中科院、哈工大、上海理工大學等全國知名高校進行項目研究和人才培養的長期合作。前不久,該市裝備制造業協會還和福州大學合作在南安設立“福州大學機械工程與自動化學院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基地”。
“南安民企正處在轉型升級的重要歷史關口,大批技術尖兵的到來和成長,將為南安民企‘二次創業’提供了強大的智力支持。”南安市總商會相關負責人表示。
近年來,該市通過加快高新技術企業孵化基地、泉臺光電研發中心、動漫產業園和工業設計園、企業技術中心、行業技術開發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一批創新平臺建設,精心將人才資源和重點領域急需緊缺專門人才資源與本地特色優勢產業嫁接,科學實現了“第一資源”與石材陶瓷、水暖廚衛、光電信息、機械裝備等產業的合理配置。
高、精、尖人才的大量涌入引發了該市科技創新量的井噴。2011年,該市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分別為2653件和2163件,首次躍居福建省各縣(市、區)首位。今年10月,該市專利授權量達392件,其中發明專利16件,延續了該市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穩中有升的良好勢頭。(泉州人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