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網訊 (文/廈門晚報記者 沈淑婷 圖/記者 劉東華)知曉率、參與度高,營造氛圍濃烈……近日,2023年廈門生活垃圾分類調查問卷結果出爐,垃圾分類理念已深入人心,交出了一份高分成績單。
市垃圾分類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本次調查旨在了解廣大市民群眾對我市開展垃圾分類的實施效果,充分聽取意見建議,幫助相關單位更好地了解垃圾分類工作開展現狀,從而更有針對性地提高垃圾分類參與率和準確率,改善城市環境。
各區宣傳普及率均達95%以上 思明海滄效果顯著
本次調查于12月上旬開展,以線上問卷為主,線下采訪為輔,針對全市六區、不同年齡段、不同職業的居民展開訪問調查,共收到問卷31106份,有效問卷為31077份。
調查數據顯示,我市垃圾分類工作知曉率達到98%以上,有98.03%的居民表示我市推行垃圾分類的氛圍濃厚。高知曉率背后離不開高密度宣傳,問卷顯示,我市垃圾分類宣傳工作普及達到98%以上,98.55%的受訪者表示接受過有關垃圾分類的教育或宣傳,有96.35%的受訪者清楚個人或單位不進行垃圾分類會依法受到處罰,普法教育卓有成效。各區宣傳普及率都達95%以上,其中,思明區、海滄區垃圾分類宣傳效果顯著,宣傳覆蓋面較高,均在99%以上。
宣傳打頭陣,參與度緊隨其后,我市垃圾分類工作參與度較高,有98%以上的受訪者表示,曾不同程度地參與到垃圾分類工作當中;有98.38%的受訪者表示,平時會積極勸導和提醒家人、朋友、同事,遵守垃圾分類規范。
投放點周圍環境受到肯定 “綠海鷗”收獲大量“粉絲”
本次調查中,市民群眾對廈門垃圾分類工作滿意度達到97%以上。投放點周圍的居民意見更為直觀,數據顯示,超99%的受訪者對投放點周圍環境給予了肯定評價。
分類遇到疑惑時,79.03%的受訪者選擇通過“綠海鷗”公眾號進行查詢。作為官方科普第一平臺,這只萌萌的“綠海鷗”擁有大量“粉絲”,也積累了豐富的科普素材。超過90%的受訪者了解該公眾號功能,居民可通過公眾號了解垃圾類別、預約科普館、下載官方宣傳資料、預約大件垃圾收運等。有居民留言:“信息更新及時,能很好地解決我們的具體疑問。”
綜合來看,廈門市垃圾分類工作效果較往年有顯著提高,針對垃圾分類工作的效果評價,在“推行效果”“宣傳氛圍”“投放點周圍環境”“督導員履職情況”方面,超過97%的受訪者認為所在轄區的垃圾分類氛圍較以往濃厚。
鏈接
推進垃圾分類
改善居住環境
多年來,廈門市持續高位推進垃圾分類工作,堅持城鄉一體設計,在頂層設計、宣傳教育、投放收運體系建設、監督考評、源頭減量等方面取得成效。
近年來,更陸續開展了高樓撤桶、投放點合并、垃圾屋建設等,將全市生活小區垃圾投放點由3.6萬個,合并到如今的4400多個;開展“最美垃圾分類投放點”評選,鼓勵有條件的小區將垃圾投放點改造為垃圾屋,并設置洗手盆、遠程視頻等設施,不僅提升投放便利性,更極大改善居民生活居住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