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嘉賓圍繞“攜手并進——促進兩岸貿易投資便利化”主題精彩開講
【共識】
排除非經濟因素的影響,以經濟規律和貿易規則解決問題,創造兩岸公平競爭環境
機械神奇,人流如織。
[吸眼球]盾構機模型和講解吸引不少人駐足關注。
[有氣勢]成群結隊的挖掘機。
[秀絕活]廈工展館展示駕駛員用挖掘機在氣球上切肉的高超絕技。
能打招呼、能跳舞的機器人。
2015海峽兩岸經貿論壇會場。
客商交流洽談。(本版圖/本報記者 梁偉 姚凡 王火炎 張奇輝 攝)
廈門網-廈門日報訊(記者 藍碧霞 崔昊)福建自貿試驗區的批準設立,為兩岸貿易打開了新領域。未來如何利用自貿試驗區優勢,推進兩岸貿易投資便利化,推動兩岸關系向更寬領域、更大規模、更深層次發展成為最現實而直接的話題。在昨日舉行的2015海峽兩岸經貿論壇上,兩岸嘉賓圍繞“攜手并進——促進兩岸貿易投資便利化”主題精彩開講。在互動環節中,嘉賓們默契地達成一個共識——排除非經濟因素的影響,以經濟規律和貿易規則解決問題,創造兩岸公平競爭環境,推動實現兩岸貿易投資便利化。
觀點:兩岸應擴大雙向開放
“臺海和平穩定是兩岸共享的紅利,”海峽兩岸關系協會理事、中國機電商會臺北辦事處主任李榮民表示,當前,因為一些因素的影響,兩岸經貿合作障礙也非常大,直接影響到兩岸合作的進程,影響兩岸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李榮民表示:“排除非經濟要素的影響,消除保護協定的障礙,通過雙向擴大開放,為兩岸企業公平競爭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
全國臺灣同胞投資企業聯誼會會長、臺升國際董事長郭山輝直言,臺灣的障礙最大就在于,臺灣的政策不夠開放。他在會上呼吁臺灣要更大程度地開放。他表示,廈門和臺灣可以加強自貿試驗區和自由經濟示范區的對接合作,而這也是臺商所期望的。“群聚的效應應該很快就會發生,臺商在廈門也能創另外一個高峰。”
獻計:培養兩岸青年創業合作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浪潮在大陸涌動,兩岸專家也對創新創業各抒己見。“我們要協助青年創業。讓年輕人的創造力創造兩岸年輕人創新合作的基礎。”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理事長詹火生表示,阿里巴巴的馬云和小米的雷軍到臺北演講的時候都共同提到了要設基金協助兩岸青年創業,這是一個非常好的開始。
【專訪】
“廈門是我見過最好的平臺”
——訪全國臺企聯會長郭山輝
郭山輝
本報記者 藍碧霞
“自貿區的政策都是很明確的,這些政策對臺商的投資絕對是有利的,而且準入的放寬是別的地方所沒有的,呼吁臺商朋友要善用自貿區的政策。”昨日,全國臺灣同胞投資企業聯誼會會長郭山輝來廈出席海峽兩岸經貿論壇時,對臺商投資方向做了如此建議。
郭山輝作為全國臺企聯的“掌門”,對臺企的現狀和生態十分了解,對臺資投資方向有敏銳的嗅覺。此行他還為考察福建自貿試驗區廈門片區而來。他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福建自貿試驗區廈門片區離臺灣最近,又是兩岸交流最活躍的平臺,臺商人數多,產業配套比較完整,應該是一個能夠快速發展的片區,所以,來這里投資對臺商是最有利的,呼吁臺商朋友要特別重視廈門。
“廈門是我見過最好的平臺,加上自貿試驗區的政策驅動,企業轉型升級工作可以得到更快落實。”郭山輝說。在他看來,在自貿試驗區,物聯網、電子商務、貿易、現代服務業是很好的投資方向,也是臺商非常想進入的,特別是扶持金融、文創等現代服務業,對臺商在廈門發展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臺灣自由經濟示范區如何對接福建自貿試驗區?郭山輝說,廈門和臺灣可以加強自貿試驗區和自由經濟示范區的對接合作。而這也是臺商所期望的。“群聚的效應應該很快就會發生,臺商在廈門也能創另外一個高峰。”他說。
不過,郭山輝也認為,兩岸之間由于存在標準、制度等方面的差異,還需要盡快消除投資貿易之間存在的障礙。比如,通關、商檢等,希望通過協商研討,進一步簡化作業流程。他認為,目前的契機是非常好的。
【聲音】
臺灣皇冠集團董事長江永雄:
對于臺商 廈門“離家近”
我在大陸深耕28年,見證了大陸的產業發展,特別是最近10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從傳統產業到虛擬產業,到互聯網、物聯網等,一路蓬勃發展。
在未來兩岸發展中,我認為可以遵循中央廚房理論。臺灣是一個創造性非常好的地方,可以研發很好的產品做很好的產業,如果跟大陸合作,那么臺灣就可以是中央廚房,拿給大陸餐廳市場去賣掉。臺灣的朋友,不要動不動就要控股,要控股很難。
廈門和臺灣的生活習慣相似,語言相通,在大嶝就可以看到金門,甚至有時候可以用手機撥打臺灣電話,因此廈門最大的優勢之一就是“離家最近”!要吸引臺灣的投資者或者是大陸想跟臺灣企業合作,廈門要提出一個口號,就四個字“離家最近”。
臺灣電電公會副秘書長羅懷家:
對自貿試驗區 臺商充滿期待
機電商品一直是兩岸經貿合作重頭戲。最初兩岸業界聚首臺交會,強調的是兩岸相互認識,以貿易、投資為主。但隨著產業趨勢的變化,世界各國都在推動工業自動化”,而大陸也已經提出“互聯網+”、“中國制造2025”。今年起,“臺交會”升級成“廈門工博會”,在更名的同時,“臺交會”的定位也從單純的投資貿易,轉變為產業的轉型升級,是一個很大轉變。
過去是工廠自動化,現在是自動化工廠,將與銷售緊密勾連。我認為這就是“工業4.0”——它是以大數據、物聯網和云計算為關鍵詞的“智慧生產”時代,這或許也是下階段兩岸產業合作發展的重點。兩岸業界更應抓緊世界產業趨勢,跨過貿易、投資,攜手走向產業升級,“共同邁向‘中國制造2025’”。
同時,利用廈門工博會,把未來的生產方式介紹給兩岸的廠商,正是展會的最大意義所在,因為誰能更早地跟上趨勢,誰就能把握未來!
我認為,大陸“一帶一路”愿景和福建自貿試驗區建設,能協助臺灣企業在工博會上拓展市場,過去臺企重視大陸當地市場拓展,“一帶一路”可以幫助兩岸業界更多地走出去,將觸角延伸到東南亞,乃至非洲和歐洲市場。
臺商現在對福建自貿試驗區充滿期待,但今后出臺的政策要能真正針對臺商的需要,或者比上海更優惠,才能吸引人。我認為,福建自貿試驗區的政策如果能對臺灣優勢產業,比如車聯網、電動車等有針對性的開放,一些好的產業可能就會通過自貿試驗區政策得到快速發展。(本報記者 陳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