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上周國土房產綜合業務和建設類審批服務項目進駐政務服務中心并開始對外受理業務后,第二批經濟綜合服務和社會事務、社會保障等32個審批和服務部門昨日開始了進駐政務服務中心后的第一個工作日。
經濟綜合服務所涉及的部門包括工商、稅務、公安、經發、投促、質監等眾多部門。社會保障綜合服務包括社保、勞動鑒定等,社會事務則把衛生、旅游、民政、教育、司法、物價等有涉及審批和服務的部門全部“帶”進了政務服務中心。
長期以來,我市就致力于把所有涉及審批和服務的經濟綜合業務全部“集中”辦公。據了解,此前如果投資人看好某個項目要成立一家公司時,要先進行項目審批,前前后后要跑發改、消防等眾多前置審批部門,再到工商局注冊登記、質監局辦理企業代碼證,到公安局刻公章,再到稅務部門辦理國地稅登記,最后到銀行辦理開戶。一套流程下來要跑很多個分散在不同地方的部門。如果材料“準備不齊全”的話,還要往返多次。這樣下來,項目投資的黃金時間很有可能因為“審批還在路上”而錯過了。
第二批32個部門進駐政務服務中心后,這種局面得到徹底改變。所有經濟類的審批和服務項目全部集中在政務服務中心的二樓。換句話說,辦公司只要到政務服務中心二樓,就可以全部搞定,前提當然是資料準備充分。市行政審批管理辦公室常務副主任張朱及說,海關、國檢等部門后續還將陸續進駐政務服務中心。
“開業”第二周,政務服務中心的各項便民服務有了明顯改善,LED顯示變得柔和了、復印機數量增加了很多、有了叫號系統辦事人員不必擔心過號、各種標識標牌更加清晰明了,工作人員也不再有“手忙腳亂”的感覺。
幾分鐘就辦完事的陳女士說,政務服務中心就像一個“超市”一樣,辦理比以前更加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