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1月14日電 財政收入占經濟總量比重27%以上,城鄉居民收入增速雙雙跑贏GDP,能耗水平僅為全國的63%左右……經濟增長下行壓力下,廈門市經濟運行指標亮點頻現。2013年,廈門特區統籌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經濟社會實現了有質量的穩定增長、可持續的全面發展。分析過去一年廈門經濟發展軌跡不難發現,高科技、高附加值和高水平服務業企業,成為支撐特區經濟轉型的動力之源。
13日上午,由廈門市經發局主辦的“軌道交通項目本地產品供需對接會”舉行,五十多家企業參與對接,涉及供電、通信、綜合自動化等多個領域的“廈門制造”,有望應用于當地的地鐵項目。
“發展現代服務業,是廈門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產業結構的客觀需要,要加快與制造業相融合、與擴大消費相促進,實現發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睆B門市市長劉可清說。
作為國內會展業的熱點城市之一,廈門每年舉行的各類展會達2000多場次,平均每兩天就有一個。利用綜合展會平臺,推進工業企業產銷對接,將廈門高水平服務業優勢發揮得淋漓盡致。兩岸金融交易中心、兩岸股權交易中心、石油交易中心……一大批資本平臺和交易中心相繼落戶廈門,生產性服務業企業的水平顯著提升。
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優化提升傳統產業、著力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做優做精都市現代農業——廈門確立的五大重點產業發展方向,哪一項都離不開高科技。經過多年的培育發展,高新技術企業目前已成為廈門經濟轉型升級的“領頭軍”。
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廈門市高新技術工業企業產值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41%,軟件信息服務業、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增幅均超20%。以最低的資源投入,換取效益的最大化。資源和空間的局限,倒逼廈門企業探尋出一條高附加值的產業發展道路。2013年,廈門市財政總收入占GDP比重達27.3%,高出全省11個百分點;市財政安排產業發展支出47.2億元,累計為高新技術企業減免所得稅37.6億元,民生財政支出占比近七成。(廈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