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網訊(廈門日報記者 鄔秀君 通訊員 袁安)昨日,廈門市第十九屆社會科學普及宣傳周圓滿落下帷幕。一周來,在市委宣傳部、市社科聯的牽頭下,我市各區結合各自優勢資源,開展各類豐富多彩的社科普及活動,推動我市基層社科普及工作進一步走深走實。
本屆社科普及宣傳周時間為11月3日至11月9日,主題為“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 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社科普及周期間共組織開展23大項80子項活動,包括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講座、閩臺民俗攝影作品展等展覽、“魅力閩南·幸福思明”多彩閩南文化宣傳等文化體驗活動、廈門市第八期社會科學知識有獎競答等線上活動,以及在廈高校社科普及活動、社科沙龍、社科專家進基層活動等。
市社科聯表示,將進一步擦亮廈門市社會科學普及宣傳周活動品牌,創新推進社科惠民工程,拓展活動覆蓋面,持續推動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推動社科知識和成果融入百姓生活,不斷提升公眾人文社科素養和文明程度,為社科強省建設貢獻智慧力量。
各區活動豐富多彩
社科普及深入人心
11月5日,海滄區市民廣場人聲鼎沸,一派熱鬧的景象,廈門市第十九屆社會科學普及宣傳周啟動儀式和“社會科學在你身邊”普及咨詢活動在這里舉行。廣場上匯集了近100個攤位,宣傳內容涵蓋了華僑文化、民俗文化、親子閱讀、防詐、健康、反洗錢科普知識、閩南文化遺產等多個方面。此外,除了啟動儀式現場的社科普及活動,海滄區還結合海滄文化資源,專門開展了中醫藥文化普及活動、“多彩非遺 魅力海滄”非遺體驗活動以及電影文化普及活動。
本屆社科普及周期間,我市各區聯動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社科普及活動。11月5日下午,思明區第十九屆社會科學普及宣傳周在嘉禾良庫文創園正式拉開帷幕。新潮社科市集、多彩閩南民俗表演……多項主題活動齊發力,讓市民直呼過癮。據悉,思明區圍繞本屆社科普及周主題開展18項活動,這些活動走進社區、學校、公共場館,真正打通社科普及“最后一公里”。湖里區除了舉辦啟動儀式,還安排了社科專題報告、社科系列講座、電影+宣講進社區、理論宣講“七進”活動、閩南童謠大賽及線上社科宣傳活動等。
集美區組織轄區社科專家學者深入基層,開展心理健康知識普及、誠信文化宣傳、非遺傳統技藝展示、社科普及讀物贈閱、愛閱讀宣傳、文明實踐相關知識宣傳、急救知識普及、垃圾分類宣傳等活動。同時,還啟動“集美區社會科學知識有獎競答”活動,市民群眾紛紛掃碼參與線上答題,提高自身社會科學文化素養。同安區開展了“社會科學在你身邊”宣傳咨詢活動、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專題系列講座。同時,還舉辦了“閩南婚俗文化展”、“雙溪講古場”系列活動以及“丹青繪盛世 奮進新征程”美術展。翔安區則圍繞社科主題、結合翔安建區20周年取得的成就,深入基層、面對群眾開展形式多樣的社科普及宣傳活動。11月8日,翔安區圍繞“以黨的創新理論為指引 加快建設‘五個翔安’”這一主題舉辦了“理論圓桌”學習互動分享活動。
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活動得到不少市民點贊。海滄市民王女士說:“今年的社科普及周活動豐富多彩,反詐知識、健康知識、文化傳承、理論宣講等等都很接地氣,讓我們開闊了眼界,學到了很多社科知識。”集美市民李先生認為,本屆社科普及周活動接地氣,讓人文素養和文明意識更加深入人心。
擦亮品牌創新形式
社科普及成效顯著
本屆社科普及周的成功舉辦,是我市近年來社科普及工作取得顯著成效的一個生動縮影。記者從市社科聯獲悉,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市社科聯充分發揮市社科普及工作聯席會議制度作用,統籌協調更多社會力量參與社科普及事業,社科普及工作合力增強。在各方的努力下,《廈門市社會科學普及規劃綱要(2016—2020年)》主要任務指標提前完成;組織編制實施了《廈門市社會科學普及規劃綱要(2021—2025年)》,社科普及力量快速提升,社科普及機制不斷完善,社科普及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多次受到省社科聯的肯定。
注重發揮社科普及品牌作用。近年來,市社科聯持續擦亮社科普及品牌,深入推進社科普及活動常態化、社會化、大眾化,市社科聯打造了廣覆蓋、全方位、多渠道的社科普及網絡,社科普及陣地和隊伍日益壯大,社科普及周、“鷺江講壇”、社科志愿服務、社科普及基地等品牌影響力不斷提升。據悉,我市每年舉辦省市區三級聯動的社科普及周,普及內容逐年豐富,普及形式逐年創新,參與人數逐年增多,成為市民的“文化大餐”和“精神盛宴”。“鷺江講壇”五年來組織社科專家學者深入基層宣講黨的創新理論和社科知識上千場,受眾30多萬人次,受到社會各界和廣大市民的廣泛好評。注重發揮社科志愿服務力量的作用,近年來,在市社科聯的引領下,我市3000多名社科志愿者開展了600多場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社科志愿活動。同時,我市還建立了43個市級社科普及基地、58個區級社科普及基地,有效推動社科普及向基層延伸。
注重社科普及線上同頻共振。“鷺江講壇”舉辦線上講座,宣傳普及覆蓋面和影響力大幅提升。同時,市社科聯還建設了10個社科普及基地線上VR展館,讓群眾“足不出戶”享受文化熏陶。此外,創新社科普及產品形式,市社科聯還支持創作了《廈門紅色故事》《尋找千年蘇頌》等18項社科普及視頻和動漫文藝作品,利用市級媒體平臺征集展播社科普及短視頻,形成社科普及線上線下同頻共振、同向發力的生動局面。